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电影宝库 > 韩国电影削减配额专题 >正文

韩国影人抗议引国际关注 中国影人“五味俱全”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15:17 金羊网-羊城晚报
韩国影人抗议引国际关注中国影人“五味俱全”
《泰坦尼克号》创下内地影市票房神话

韩国影人抗议引国际关注中国影人“五味俱全”
去年底至今,内地电影市场仍以《金刚》最红火

韩国影人抗议引国际关注中国影人“五味俱全”
《英雄》是内地第一部进入美国主流电影市场的电影

韩国影人抗议引国际关注中国影人“五味俱全”
韩国影人抗议引发内地影人对国产电影关注

韩国影人抗议引国际关注中国影人“五味俱全”
《十面埋伏》也因张艺谋的名声在美打开局面

  业内人士称,目前实行的进口分账大片制度有效保护了国产电影发展

  连日来,大批韩国影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缩减国产电影配额制,在国际社会引起巨
大反响,也引起了中国电影界人士的强烈关注。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他们表示现今执行的进口分账大片制度有效地保护了国产电影,因此中国电影短期内不会像韩国电影那样危机重重。韩国影人在此次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也是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1进口分账大片刺激影市

  为了防止好莱坞电影的“泛滥”,中国建立了有利于保护国产电影的进口分账大片制度,每年引进的大片限制在20部。1994年,时任中影公司总经理的吴孟辰向电影局提议以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进口最新的一流外国影片,这一提议得到电影局的批准,每年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

  所谓的大片并没有具体标准,也不局限于美国好莱坞,各国电影都可作为分账大片进入(比如刚上映的《战鸽总动员》便不是美国片)。据悉,1994年参照国际通行的票房分账形式是———进口大片各方收入分成的比例是制片方35%,发行方17%,放映方48%。为了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当时进口大片的制片方还承担了宣传费用。但是这十几年下来,情况已经有所变化。有业内人士指出,现今宣传费用大多由国内发行方支付,而收入分成比例也有所变化,国外制片方的比例已下降了许多,“比如《金刚》,美国方面大概只占13%,最多不超过17%,这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好莱坞电影在欧洲很多地方分成都可超过30%”。

  不管如何,进口分账大片制度的建立,事实证明是一次“双赢”: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重新将观众拉回电影院,在总体票房水涨船高的情况下,国产电影也逐渐复苏;而国外尤其是美国制片方,从庞大的中国市场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随着中国加入WTO,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宣布进口分账大片从以前的10部增加至20部,这个数字一直延续至今。另外,大片的引进还开始注重时效性,比如2004年电影《蜘蛛侠2》和美国同步上映,电影《后天》则是全球同步上映。

  除了分账大片,每年我国还会有一批“引进片”,2005年全年有近40部,其票房分成方式与进口分账大片有所不同,“引进片”的范围更广一些,但是总投资、演员阵容等“硬件”与进口分账大片有一定差距,所占中国电影市场份额也远不如“大片”。

  2国产电影逐渐后来居上

  分账制度建立的头两年,几乎每部影片的票房都在6000万元左右,1997年的《泰坦尼克号》更是在国内创下了3.6亿元的票房神话。但近两年,进口分账大片的市场收入开始持续走低,没有一部大片票房能过亿元(还在上映的《金刚》也许是个例外),能有2000万元票房就已是好成绩了。

  究其原因非常复杂,包括盗版冲击、观众分流、娱乐多元化等。而进口大片模式化倾向严重也是其票房上不去的重要原因。现在引进的大片无不是电脑特技+激烈打斗+俊男美女,“从整体上看,引进大片的片种比例失调,文化视野狭窄,品位不高,致使社会和经济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倪震曾这样评论道。

  著名导演谢晋用狼和羊的比喻来说明大片和中国电影市场的关系:“表面上看,内地电影市场的萎缩是海外大片冲击的结果,大家都在叫‘狼’来了,但实际上主要还是我们电影自身‘内功’不足。如果我们自己也变成‘狼’,有自己强有力的大片支撑,那就不会被‘狼’吃掉。要变成‘狼’最根本的就是要改革中国电影的体制。”2002年上映的《英雄》以2.5亿元的票房震惊业界,证明国产电影是可以与好莱坞大片抗衡。此后两三年来,国产电影票房制造了一次又一次奇迹。

  3进品大片数量不会变动

  韩国影业受到美国的挤压使中国业界人士忧心忡忡———好莱坞对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向来是垂涎三尺的。广东省电影公司总经理赵军表示,美国方面从来没有放弃过与中国谈判,这两年一直要求增加进口分账大片的数目。赵军说:“中国的情况与韩国不同,相对韩国来说,我们更弹性一点,没有规定一定要上映多少天的国产电影。在档期方面,除了某些特别节日,我国基本上并没有对进口分账大片有所限制。至于20部分账大片的这个数字,是中国加入WTO时签定的,现在美国想改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赵军乐观地估计进口大片数量几年内都不会有大变动,这也是业界的普遍观点。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教授、《天堂的眼睛》导演张华说:“我认为国家短期内不会像韩国那样作出取消国产电影保护措施的决策。”

  4电影人力挺分账制度

  虽然国产电影持续走高,但是不可忽视是,目前内地电影市场两极分化较为严重,高票房电影主要集中在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少数几位大导演身上。多位业内人士都表示进口分账大片制度是保护和促进国内电影发展的必要措施。他们又表示“保护”固然重要,但是“拍好片”才是关键。

  《芳香之旅》导演章家瑞说:“现在中国电影实力其实并不强,电影的发展曾经历过十年文革的空白期,对外开放后才开始作为一种意识文化产品进入商品市场,到现在为止还是挺弱的,只有一两个大导演的电影有票房保证,所以,我觉得现阶段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是有必要的。只有当我们国产电影的‘翅膀硬了’,可以对好莱坞大片有抵抗力了,对国产电影的保护措施才可以相应减低。”

  赵军也认为民族电影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适当的保护措施是必要的。他表示自己正密切留意这次韩国示威事件的发展,“当然是首先能拍好自己的国产电影,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上;另外希望电影分级制度尽快出台,无论是针对进口电影还是国产电影,分级制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给电影人更为明确的指引。”

  拍过《爱情麻辣烫》、《洗澡》《向日葵》的导演张扬则认为“保护措施”还不足够,包括院线的支持和资金的支持都要加强:“我觉得目前很多院线对本国的电影特别是艺术电影的扶持很不够。而资金方面,像国外的很多地区都有一些电影方面的专项基金,我们国家还没有顾及到,或者,可以让更多的社会资金投放到国产电影的拍摄上……”

  然而,香港的经验也许可以给电影人提供一个思考的参照。香港电影业是“不设防”的行业,只要发行方愿意引进,任何国家的电影都能在通过电检后分级上映。正要带着《伊莎贝拉》参加柏林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的香港导演彭浩翔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香港电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对外国电影没有任何限制,可是那时的港产电影照样可以击败好莱坞大片,所以只要是片子质量好,就没有问题。韩国影人过于忧虑了,韩国电影这几年发展很好,有国际水平,不怕没市场。”他认为保护政策在电影产业发展初期无可厚非,但没必要坚持到底,“始终要面对外界的竞争”。

  5美国电影市场足够开放

  美国不遗余力地在各个国家推销自己的电影,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对别人的保护政策指手画脚———那么在美国本身,对于外来电影的态度又是如何呢?记者采访了对美国电影相当了解的著名影评人周黎明

  周黎明说,美国的电影市场是完全自由,没有限制。“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完全是行业上的行为,非政治性的,审片制度只是为了贴上‘适合某某年龄层观看’的标签。只要有发行商看中你的片子,愿意掏钱买下来,影院又愿意上映,你的片子就能在美国看到。另外,如果你很有钱,愿意冒赔钱的危险,也可以自己做发行,或是租下各影院的影厅,让他们上你的片子。”

  他提到了《英雄》、《十面埋伏》两部片子:“张艺谋这两部影片在国内被骂得很惨,但实际上它们对于中国电影是很有意义的。《英雄》是国内第一部打进美国主流电影市场、而且上映三天就有1780万美元,成为当周北美票房冠军的电影,成绩不亚于美国本土影片。成龙的电影虽然也打入了美国市场,但都配过音。《英雄》是普通话对白,让美国人看字幕,票房出乎意料的好,让美国人刮目相看,之后的《十面埋伏》等片也可以在美国全面上映。这证明了只要美国片商意识到哪部片能够取得票房,就能在美国全面上映。”

  对于国内的进口分账大片制度,周黎明认为迟早会消失:“好比温室的花朵,不经历狂风大雨的考验就永远不能真的变强。现在国内电影票房的强势很多时候只是虚假的强。我认为不必担心好莱坞电影会全面霸占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是针对全世界的,不可能为中国度身订造,所以中国电影肯定有生存空间。”

  6国内电影人团结有难度

  除了引起业界对于开放进口大片与保护国产电影之间的关系的反思外,韩国电影人在这次抗议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精神令人动容。

  赵军说:“内地电影人的团结程度不要说韩国,连香港都比不上,比如印尼海啸,香港演艺圈马上举行赈灾演出,我们则等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有反应,而且来的人还不够齐全。”

  章家瑞则直接指出,中国电影人要像韩国电影人那样联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我国的电影发展比较悬殊,分化也比较大:知名导演‘资本’较大,但某些导演可能就会显得比较弱,要很好地联合强势弱势是件很困难的事。”

  《青春爱人事件》的导演灏然也对韩国电影人的举动深感佩服:“这次的联合抗议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韩国人本身的民族精神和集体凝聚力,我是大为敬佩的。相较之下,我们中国电影人就好像比较缺乏使命感了,大家都好像在为赚钱而拍电影似的。”本报记者 陈明辉 实习生 郑婉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