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他将创造历史。这位当今最具人文情怀的东方导演在5年前用《卧虎藏龙》创造了奇迹。如今,他用比《卧虎藏龙》小得多的心力,征服了比古代江湖深得多的现代世界。用英语接受访谈的李安让人猜想如果他用美丽的中文直抒胸臆将是何等畅快。但你仍会发现那下面还潜藏着无比深沉的心思和不断奔突的能量。真正的李安,不是功成名就的导演,而是一个在“一切都不可相信”的年代寻找生命支点的中国哲人。
关于《断背山》 它的呵护让我活过来了
记者:《断背山》吸引你的是什么?
李安:我先读了小说,读完之后,我哭了。至于为什么如此打动我,我说不出。然后我读了剧本,改得真好,从一个30页的小故事改出一部电影。以前没有过。通常打动你的东西会令你猝不及防,可能这就是原因吧。我一直在想、可能也一直在找的东西,就是关于“压抑”、关于局外人的东西。
记者:你会把《断背山》和《喜宴》称作同性恋电影吗?
李安: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拍电影要忠于我的感情。在这里我借用了全世界通用的感情,不管你是同性恋还是异性恋,爱是一样的。我想我借用了很多普世的感情来连接这两个群体———比如中国的家庭剧元素、西方的浪漫元素。这是一部很好的同性恋电影,因为它站在路的正中。当一部电影让我感到由衷的心仪时,我总是竭尽所能拍好。
记者:片中的怀俄明州也成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李安:我认为美丽的浪漫需要质地。浪漫、爱都是抽象的概念,是种幻觉。你怎么表达?我认为质地本身、环境本身会帮助渲染这些。它有助于让我们看到它,感到它真实的存在。说到底,《断背山》中人物和环境的混合是非常有趣的,后者很粗犷,前者很柔软。这种奇异的组合很新鲜,能帮助我探索爱是什么。
记者:据说你曾表示这部电影是关于“爱之不可能”的,能仔细说说吗?
李安:杰克和艾尼斯本来是可以生活在一起的,艾尼斯有机会让这段关系走下去,但他没有这么做。这就是为什么杰克在后面爆发:“我们剩下的只有断背山?这是扯淡!”他们两人都是同性恋,但一个倾向于冒险,另一个则偏向自我否定,最终接受的时候已经太晚了,他错过了他。
记者:《断背山》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占据什么位置?
李安:这是最轻松的一个。之前两部电影完全把我打垮了。也许是前面积累的吧,拍《绿巨人》的时候,我崩溃了,精疲力竭,甚至打算很久不拍电影或干脆退休。那时的精神状态确实很低落。而《断背山》是小成本,只有有限的观众群,这对我来说是一种疗伤。毕竟电影还要拍,没时间沮丧。重新聚焦表演和故事,这就回到了我拍片初期的基本准则。这种感觉很清新。我工作在爱的情绪里,所有人都爱着,那是充满爱的片场。我想这也影响了影片最后的风格和人们对它的反应。经过这次呵护,我活过来了。
关于两位主演 当浪漫遭遇性情
记者:你是怎么选中海斯·莱杰和杰克·吉伦哈尔的?
李安:首先我想选20出头的年轻演员来演这两个跨度大的角色。海斯和杰克是这一代最棒的演员。负责选角的导演向我推荐了他们。其实可供选择的不多。海斯,我喜欢他的性情,他带着西部的气息,是“西部”主题的接棒人。够阳刚、深沉,但又很脆弱,能表达出对暴力之爱的恐惧。他同样有过人的能量传达出西部文学中那种世纪之交的感觉。海斯是我的不二之选。杰克,我选他是因为他能表达浪漫的一面。这两人很不同,很互补,是很棒的一对儿。至于表演环节就不用说了,还是排练、探讨、把角色合理化、研究心理状态、改剧本、融入其中。我想我们都感到了一种“挑战”带来的精神恐惧。这恐惧能逼他们拿出最好的东西,恐惧能带出本真。两人的表演尤其是性爱场景很不同寻常。
记者:他们确实很来电……
李安:这个……我要求的不比你们多(笑)。当然,“那一刻”的传达必须到位,所以我必须和好演员合作(笑)。
记者:你怎么把握性爱场景呢?
李安:我是个羞涩的人。拍摄性爱戏的办法是,预先讨论它。比如,这段戏放在剧情的哪一阶段合适?有没有人物的发展?精神状态是怎样?但我们不会试演,而是直接开机等演员交作业。我会跟他们说,如果你们自己都不信,那就没人会信。所以你们必须感同身受。剩下的就是他们的任务了。看到在帐篷里的那场戏,我当时心说“好勇敢”,尤其是杰克。他捶打的方式。虽然是黑夜,但那场戏就在我眼前,所有细节都看得真真切切,手持摄影机离演员非常近。整个场景是一镜到底。很多时候你看到拍得挺漂亮的激情戏,都是靠“暴露”完成,而这样有私密感的东西是很少的。作为演员,他们很勇敢。
记者:嗯,做爱场面很猛,传说接吻的时候海斯·莱杰差点弄断吉伦哈尔的鼻子?
李安:没错(笑)。我鼓励他们吻得激情一点,我说,你们一辈子也不可能吻一个女人这么用力了,所以,给我最英雄主义的吻!他们就这样吻了,差点弄断对方的鼻子。大家都是一笑而过。
记者:海斯和米歇尔·威廉姆斯(片中女主角的饰演者)坠入爱河对片场的气氛有帮助吗?
李安:那是片场建好之前的事。我知道他们是一见钟情,很快。海斯有好几次问我米歇尔什么时候来片场。我不过问他们的私生活。
记者:片中最难拍的是什么?
李安:技术上讲,是时间。因为它是个很短的史诗故事。它是史诗,但是由短短的人生碎片组成的。一切都发生的很快。但在某一点上需要戏剧化的处理,比如20年过去了。要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变老”,你需要足够的有细节。这样你每次看到他们就能察觉出跟两三年前见面时少了什么。所以要用小东西填补时间的空隙,表演上也要注意足够的细节,比如举手投足、声音。技术上讲,这是最难的。但从整体气质上讲,把西部类型、西部生活和同性恋故事融合在一起,这对导演来讲是最难的。
关于西部 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浪漫
记者:你怎样看待美国的西部?
李安:实际上,除了《冰风暴》以外,我在美国拍的3部(《与魔鬼同骑》、《绿巨人》、《断背山》)都是西部片,“绿巨人”就是一个被放逐沙漠的西部英雄。我想象不出它在波士顿跳来跳去的样子。西部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浪漫,那沙漠、那空旷的空间和故事,还有熟悉。就像中国式的浪漫。而真实的西部对很多世人、甚至美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通过城市了解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电视了解西部。它保守的一面、神秘的一面在哪里?我们每天都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还有,我认为在西部文学或电影中,“空气”是很重要的。天地间的风会把你吹疯,《断背山》里也不断有风吹着。我们拍片的地方是全加拿大风最大的地方,并且那里有全国最高的自杀率。
记者:那么,你试图对保守的美国说点什么吗?
李安:我们确实讨论过社会陈腐的问题,或者说社会压力。片中朗迪·奎德给他们的眼色就是压力。除了那个,你其实看不到“社会”在哪里。你看到的是社会对他们做了什么。演员必须带着这种压力,给自己铐精神枷锁。尤其是海斯·莱杰的角色。在特定时期,对这个“说不出口”的文化,还需要用到一种方法,就是让你感到“隐私”的存在。因为缺少或者说没有表达他们感情的词汇,所以两个男人接吻时,要让他们的妻子看到。词语冲上她的喉咙,但说不出是什么导致了这些。人和人之间没有理解。他们体验到的每件事情都是自己的。
记者:在你之前,加斯·范·桑特(《我私人的艾达荷》、《大象》导演)曾经有意执导《断背山》,但找不到演员签约。杰克·吉伦哈尔当时还拒绝了他。现在他们却毫不犹豫地上了你的船,你认为是什么改变了?时代?还是对范·桑特同性恋身份的顾忌?
李安: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想可能是时间对了吧。我之前也曾把《断背山》搁在一边,选择了《绿巨人》。我没后悔,但确实很惦念。我很高兴没人抢在我之前拍了它。这一行的趋势是,每隔一些年,某部电影就会出现、打破藩篱,令演员们慢慢接受新的挑战。现在大牌演员也愿意演同性恋了,虽然不是全部。在目前阶段,大家还是有些犹豫———比如不能连拍两部或者拍太多,还是有顾虑。
记者:拍过这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如果选个共同主题出来的话,会是什么?
李安:我可能不得不说,是“压抑”(笑)。虽然我尽量不这样,但结果总是“压抑”。我也想嘻嘻哈哈的,但突然会觉得“我到底在干吗”,然后退回来。压抑,也就是作为一个社会动物和要对自己诚实的自由意志之间的挣扎、冲突,这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我,是我成长的环境。你以为你可以相信、依靠的东西,都会变,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中国人都会这么想。有点道的意味。世界变了,我们就尽力适应。那是我们的信仰。
他的电影
父亲三部曲
《推手》(1992)、《喜宴》(1993)、《饮食男女》(1994)。李安早期在中国台湾拍摄的三部反映家庭矛盾及东西方文化差异的电影,其中《喜宴》为他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
英国午茶
《理性与感性》(1995)。借简·奥斯汀来一次成功的热身。
美国风暴
《冰风暴》(1997)。李安开始作为一个美国导演拍片。
中国风情
《卧虎藏龙》(2000)。一次令全世界目眩神迷的圆梦。
西部往事
《与魔鬼共骑》(1999)、《绿巨人》(2003)、《断背山》(2005)。在李安看来,西部即使对于美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人们通过城市了解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电视了解西部。
人物小传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北,祖籍江西。1975年他自台湾大学艺术学院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
1983年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系。《分界线》(“FineLine”)作为其毕业作品,该片还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这段时间,他还参加了著名黑人导演斯派克·李反映学生生活的电影《Joe''''sBed-Stuy Barbershop:WeCut Heads》的摄制工作。
接下来的6年时间,他一直在美国从事电影剧本创作工作。期间,他仔细研究了好莱坞电影的剧本结构和制作方式,试图将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一些全新的作品。1990年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地区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也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他亲自执导了他的第一部作品《推手》。
由于《推手》的成功,李安再次获得了执导电影的机会。第二部电影《喜宴》使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大振,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
成功地拍摄了《饮食男女》之后,李安跨进了好莱坞主流电影制作的大门,1995年他执导了他的第一部英语片《理智与情感》。1997年《冰风暴》的成功使李安在国际影视界声誉大振,确立了他在好莱坞A级导演行列中的地位。此后,李安转而尝试他感兴趣的西部,与前两部英文影片相比,《与魔鬼共骑》并没有引起大的反响。
2000年,从小就是个武侠迷的李安拍摄了《卧虎藏龙》。他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一个曲折动人的悲情故事,将唯美的画面和飘逸的武打相结,推出了一部新派武侠电影,赢得了西方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不仅创下华语片在全球的卖座纪录,还为他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遗憾的是在最佳导演的争夺中,他败给了斯蒂文·索德博格。2003年他第一次执导大投资大制作的影片,《绿巨人》的成功显示出了他驾驭更多影片类型的可能。
2005年,他的《断背山》获得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和金球奖。最后,他可能是第一位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的华人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