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专题 >正文

新闻晨报:三地电影人谈本届奥斯卡

http://ent.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15:08 新闻晨报

  今年的奥斯卡,许多人都觉得挺沉重,5部影片里,居然有4部关乎政治,探讨的都是沉甸甸的话题。好莱坞是不是就此转了风向?今届奥斯卡这个特点,反映了什么趋势?晨报请来了中国香港地区的导演陈可辛、中国台湾地区的制片人焦雄屏以及中国内地青年导演陆川畅谈奥斯卡,共析个中奥妙。

  好莱坞“自由派”被惹恼了

  焦雄屏(中国台湾电影学者,曾为关锦鹏编写《阮玲玉》,并监制出品了《十七岁的单车》等电影)

  《撞车》《断背山》分享了最重要的两个奖项,这体现了今年奥斯卡的反战倾向。

  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及其保守的倾向,惹恼了好莱坞的自由派分子,因此奥斯卡借提名影片反映的种族歧视和同性题材等更激进的话题来反击;今年提名影片则选择了严肃的独立影片,强调艺术性,舍弃了金钱和华丽。除此以外,也可以看出近年来好莱坞对外扩张,国际包容性逐渐增强———今年不少获得提名的导演、制片、演员都不是美国人;颁奖礼上镜头扫过,不少获奖者的太太也非白种人;就连递给颁奖嘉宾小金人奖杯的助手都是亚洲面孔。

  过去20年来,奥斯卡一直是大片的天下,但今年则普遍看好“小片”,尽管在这个大趋势下可惜了《金刚》,但这是值得赞赏的。当然,好莱坞不会放弃大片,好莱坞工业也不能缺了大片。不过,过去长期得不到资金的“小片”在这一两年壮大了,大的电影公司也分出专门的独立制作公司来投资“小片”,使得“小片”的创作力的空间被释放。今后的趋势可能是这样:好莱坞电影公司将依靠大片来赚钱,小片赚口碑。

  至于为什么《撞车》最后能赢《断背山》?我承认《撞车》的故事很动人,我看电影的时候好几次也感动得落泪,但更重要的是它的公关做得太好了。一个月前,我认为《断背山》会是赢家,但这一个月来《撞车》的公司通过媒体频频曝光,并利用《断背山》的敏感题材来做文章,使得保守的评委更倾向于自己。这种“侵略性”的宣传方式最终还是获得了成效。

  没有歧视,从来只向钱看

  陈可辛(中国香港地区导演,曾执导《甜蜜蜜》《如果·爱》等影片)

  在这次颁奖前,所有的中国人似乎都燃起了一种民族情绪,希望李安囊括所有大奖。但我觉得我们不应该整天叫嚣“中国人”的概念,这样只有把自己看小。其实好莱坞很少有种族歧视,好莱坞只“向钱看”,它是最现实的。

  在好莱坞,“商业大片已经不太好看了”———这几乎是所有电影人的共识,就算他还在做大片,他心底里也一定有这个认知。他们这两年已经开始反思,因为在美国,中间档的电影没有了,这是不正常的。典型的大片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这就是为什么今年5部入围影片都是中等制作的比较“小众”的影片的原因。我很高兴地看到,今年这5部电影非常平均,都是好电影,说明美国电影业在向前走。这5部影片的提名及得奖对拉动他们的票房非常重要,如果不提名,他们中的很多很有可能是亏本的。奥斯卡已经越来越意识到,给“中间电影”机会的重要性。

  好莱坞的反思、反大片潮流能不能影响到亚洲乃至中国?我不敢说,太远了。因为中国目前刚开始追逐大片,对大片的不满还停留在业内和媒体,普通观众还是喜欢看大片。中国内地包括香港地区都不缺小制作,但问题就是有断层,没有中等制作的“中间电影”。比如说,最近彭浩翔《伊莎贝拉》如果不去柏林,简直就一点报道也没有。就像富人和穷人是社会的少数,主体还是中产阶级一样,中国电影亟需给予“中间电影”的制作空间。这些电影才是最重要的改变市场的力量。

  美国人现在特别脆弱

  陆川(中国内地青年导演,曾执导《寻枪》《可可西里》)

  今年奥斯卡入围影片的政治化倾向,我觉得是大势所趋。两个月前我在美国呆了一个月,深刻感受到美国现在内忧外患的政治现状,你想现在有哪个国家成天担心人家来恐怖袭击?美国人现在特别脆弱,公众质疑,缺乏安全,国民普遍关注政治,在这种大背景下,今年入围多是政治片就很正常了。我在美国时特意去看了一场《慕尼黑》,其实当时也在犹豫到底选入围电影的哪一部看?最后还是选了美国导演里我的偶像级人物斯皮尔伯格的《慕尼黑》。像这样的讲巴以冲突的政治电影,竟然购票要排队,全场爆满。

  我在学校就是研究好莱坞的,我并不同意所谓“今年奥斯卡转风向”的说法。因为从历年的奥斯卡来看,得奖的大多并非常规意义的大片,重要的是,得奖的都讲人性,探讨深刻话题,只是碰巧有些年探讨这些的影片,同时也是商业大片罢了。其实奥斯卡还是挺有说服力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斯卡比戛纳更出传世之作。虽然像《美国往事》和《愤怒的公牛》这样的佳作最后没有得大奖,但他们当年都受到了奥斯卡的关注。

  我一直认为《断背山》不会既拿“最佳影片”,又拿“最佳导演”。我也当过评委,一般如果参赛作品水平难分高下,没有特别突出的,这两个奖项通常是颁给两部影片的。这就是所谓的颁奖平衡,并不只有中国的“金鸡”搞这个,这道理全世界通行。因为奥斯卡是个年度的行业评价,所以评委还是希望最大限度地对好的电影予以表彰。

  其实对于导演来说,最高褒奖是“最佳影片”的荣誉,而不是“最佳导演”,因为前者更反映综合掌控能力。我这么说并不是说李安有什么可遗憾的,他已经很棒了,但得不得“最佳影片”还有许多其它因素在左右。讲述美国社会多种族混居、思维冲撞问题的《撞车》更加符合当下的审美和社会背景要求,比《断背山》更有接受度。而且该片是编剧改行做导演,这很有利于影片的结构把握。现在许多编剧或电视剧编导出身的人做导演,带给了电影业新的思路。 晨报记者 袁媛 朱美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