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据有关媒体1日报道,新片《血腥钻石》所要传递的信息是显而易见的:消费者在购买贵重宝石之前需要了解它们的历史。然而,常去看电影的人是否会关注这部“说教片”呢?这无疑是摆在制作方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估计他们也没有100%的把握。
说教片无缘高票房
好莱坞早期的编剧、导演和制片人也拍摄过一些反映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影片,其中包括1915年颇受争议的《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和1967年的《猜猜谁来吃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所有两部影片均用它们特有的方式反映了美国当时存在的种族问题。
2006年的美国电影人并没有放弃拍摄严肃题材影片的念头,具有代表性的两部力作当属针砭战争与政治的《父辈的旗帜》和讽刺美国大选的《年度人物》(Man of the Year)。但探讨社会与政治问题的影片的票房成绩却是很难预料的,就一般情况而言,这种类型的影片往往与高票房无缘。
“旗帜”自10月首映以来的票房收入只有3300万美元,时下的美国正在伊拉克上演军事行动,人们似乎不愿意过多地考虑影片的反战主题。《年度人物》在美国新一届大选来临之前走进了影院,但票房成绩也只有3700万美元左右。
“血钻”有聪明之处
《电影的力量》(The Power of Film)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霍华德·萨伯尔表示,好莱坞电影工作室向来是只把手伸向那些有“安全系数”的主题。其结果是,绝大多数说教片都是由独立电影人拍摄的,例如2006年反映全球变暖问题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该片在美国的票房收入已达到2400万美元,稳稳坐上同题材纪录片票房排行榜第3把交椅。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影片却有自己的成功之道:它们重拳出击具有环保意识的观众,而不是选择占领整个市场。
为了能够赢得观众,大型电影工作室的财团经常将矛头指向一些鲜为人知的主题,或是在政府和其它机构的论战平息之后再向影院进军。最近的新片《血腥钻石》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不想抹黑钻石产业
将于12月8日首映的“血钻”首先是一部冒险味道十足的惊悚片,为了“引诱”更多的观众,制片方还力邀大帅哥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加盟,可以说将影片的卖点推向了极致。然而,娱乐性很强的“血钻”并没有掩盖“冲突钻石”乃万恶之源这一事实真相。
“血钻”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晚期,片中的迪卡普里奥饰演津巴布韦的一名前雇佣兵,此人从被战争撕裂的塞拉利昂走私钻石牟取暴利;另一位主人公是一名贫苦的渔夫(由吉蒙·休斯饰演),他的儿子被叛军绑架并被训练成杀人机器。两个拥有不同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人本不应该有任何交集,但他们的命运却被一颗罕见的粉钻石紧密联系在一起。
迪卡普里奥和导演对爱德华·兹维克(Edward Zwick)对记者表示,他们并不想破坏钻石产业,只是要告诫消费者在购买钻石前应当鉴定开采的合法性,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最好不要打开自己的钱包。迪卡普里奥说:“人们必须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合理的质问,钻石毕竟是非洲国家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非电影力量参与
根据世界钻石委员会提供的数字,非洲每年开采的钻石的总价值在84亿美元上下,全世界涉足钻石产业的人数也在1000万左右,但“冲突钻石”仍旧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2003年,在联合国资助的“金伯利进程”的努力下,“冲突钻石”的数量已大大降低,钻石产业声称超过99%的钻石来自非冲突地区。
委员会一名发言人表示,对这部影片的关注有助于人们将目光集中在钻石贸易的改善方面,“金伯利进程”最近的一次全会也强调了这一点。由于政府和相关产业的参与,类似“血钻”发行商华纳兄弟这样的影业公司在拍摄类似“血钻”这样的影片时免除了不少障碍。从这个角度上说,“血钻”是幸运的。
萨伯尔指出,《猜猜谁来吃晚餐》也应该是一部值得纪念的影片,它的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讲述美国的种族关系。1964年,美国通过《民权法案》,严令禁止公共场所和综合院校的种族歧视行为,“晚餐”正是在这一重大历史背景下问世的。(杨孝文 任秋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