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诺顿
■新快报(blog)记者朱静 王佳莹
中美合拍的好莱坞电影《面纱》(blog)本月29日将在广州上映,而该电影的同名小说《面纱》也将抢先在28日上市。
还未上映,《面纱》就已经获得了颇具影响力的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所颁发的两
项殊荣———最佳改编剧本奖和2006年的十佳电影之一。爱德华·诺顿、娜奥米·沃茨、黄秋生、夏雨(blog),从影片的阵容我们就不难看出,本片最大的亮点,就在于“演员”。
男主角
爱情与政治的双重理想主义
爱德华·诺顿在好莱坞一直以来的形象,不是亡命之徒就是精神病人,这次在《面纱》中扮演了一个不善言辞,对妻子无限深爱的男人,对他来说,都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突破。
剧本改编后的男主人公沃特,人物特点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也使诺顿对于这个人物更加着迷,他说:“沃特在中国被毁灭的方式非常悲惨,但是对我来说却非常有意思,他代表的是那个时代英国的殖民主义的势力。那个时候,人们去别的国家,想让他们变成自己的。沃特也代表着西方的唯物主义和西方的科学观,认为如果人们能遵循西方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他们的生活就会容易得多。在诺顿看来,男主人公沃特也代表着另外一种含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在遇到文化隔阂的时候所产生的挫败感,或者是那些不想被别人教着怎样去书写自己历史的人的抗拒感。”这些感悟也使他在与众多中国人对戏时产生的火花更加明亮。
爱德华·诺顿:宽恕别人让自己升华
(《纽约时报》专访)
问:这部影片是在中国拍摄的,这对影片的内容会不会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有太多的激情戏?
答:应该是有的。但是我们当初就决定拍出来的肯定会是在中国一刀不剪的作品。后来我和导演约翰·卡伦在拍摄时发现,很多时候当地政府都十分支持我们的工作。
问:对中国的感觉如何?之所以会做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是不是觉得中国有广大的市场?
答:其实我并没有刻意找关于中国的电影来拍,只不过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感人,而且是写中国的,我就觉得特别好,因为我本身对中国很感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并不是刻意追求的。
问:你觉得这部电影的内容有些是历史的痕迹吗?一些情节是当时确实发生过的?
答:我的角色沃特是一个带点殖民主义狭隘思想的人,而且在政治上非常理想主义。在他的头脑中,他能够通过科学来解决很多事情,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他做到了,比如引水到小镇的那一幕,但是他却无法改变小镇人民对外国人的仇视。而对我来说,这段侵略的历史是一出悲剧,是西方人自大思想作祟的结果。或许这些在电影中都曾出现过。
问:那么可不可以说这部电影是政治导致的爱情?
答:嗯,我想在电影中,政治的因素并不是最重要的。要肯定的是,它是一部关于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为他们无可救药的关系而挣扎的故事。
问:如果你在现实中遇到妻子有外遇的事情,您会怎么处理?会像沃特一样吗?
答:这也是电影的主要问题所在,我觉得这部电影要说的就是———宽恕是很困难的,但当你有力量去宽恕别人的时候,你的性格和人际关系都会得到升华。所以我觉得这种争斗之后去宽恕别人、去放弃报复的品质,就是我喜欢这个故事的原因之一。
问:你今年有三部电影上映,会对你拿奖有帮助吗?
答:奖项的问题很难说,而且拍摄电影并不是为了拿奖。(笑)这些都不是我们掌握之中的事情。
问:作为制作人,你对《面纱》的票房有什么期待吗?
答:我觉得可能会受欢迎,因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观众都很喜欢爱情电影。在很多中国电影中都有爱情成分,你看,那种比较早的中国电影,比如《霸王别姬》,在很多中国故事中都是有很大的爱情成分的。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