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浪娱乐讯 2008当代波兰电影展于10月24日晚18:30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隆重开幕。本次波兰电影展被列入文化部《北京2008文化活动手册》,根据中波文化交流协定,是由中国电影资料馆承办的最高规格国家电影放映的大型文化活动。由波兰文化及国家遗产部副国务秘书莫妮卡-斯摩伦亲自率领的代表团,在当晚的开幕式上亮相。代表团成员还包括现任波兰电影家协会主席亚采克-布罗姆斯基、波兰电影学院院长阿尼兹卡-奥多罗维茨、波兰电影家协会主席亚采克-布罗姆斯基、世界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以及波兰斯基的挚友——知名摄影师雷尚德-霍洛维茨先生等。代表团此行将全程参加此次影展活动。
开幕式上,中国电影电视广播总局副局长赵实和波兰文化及国家遗产部副国务秘书莫妮卡-斯摩伦共同为此次2008当代波兰电影展致辞。
开幕式当晚到场的观众大多都是年轻人,捧场的人数之多显然超出了主办方的预期,不少观众一票难求,而影院内的人更是挤满了所有空档,从过道到楼梯到处都是热情的影迷。
整个开场简短而程序化,在中波的两位领导致辞后,影展的主角,波兰斯基一行人终于登场,而主角中的主角--波兰斯基本人一站上舞台,会场内就响起了当晚最热烈的掌声,这种热情多少让大导演有些出乎意料,在他的简短发言中,“感动”成了一个核心字眼。“中国观众如今也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包括我本人的电影,”他说,“中国观众对波兰电影的喜爱让我很感动,我希望在中国有更多的年轻人都喜欢电影艺术,另外到场的人看起来都很年轻,祝大家学习顺利。”
为了增强波兰斯基和中国电影的互动,主办方特意邀请了中国年轻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陆川到场和波兰斯基做了个小小的互动。“波兰斯基一直是我心中的偶像,从小就看他的作品。”陆川说,“其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他的《水中刀》,有一幕男主角抓着桅杆在水面行走的场面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很欣赏他的电影能撕破现实,追求自由的感觉。”
由于现场一直需要通过波兰语翻译,直爽的波兰斯基突然提出直接用英语和陆川交流,于是陆川就客串了一把现场翻译的角色。当现场有观众问到有关跨国合作的问题时,波兰斯基说:“电影的跨国合作最主要看的是电影项目的需求,如果剧情需要,那么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拍摄,比如中国,而为了演绎中国的文化特色,当然也会用中国演员。”遗憾的是,由于时间有限,这一和观众互动性较强的环节很快就结束了,波兰斯基打趣地说:“很可惜我们在关于电影的讨论上只有这么一点点的时间,前面花了太多时间说废话了……”最后,在波兰影展的开幕影片开始放映之前,他还不忘调侃下自己的这部经典作品:“你们以前看过这部片子吗?(台下观众:看过……)那好吧……希望你们能有耐心再看一遍。”
波兰斯基作品成为波兰影展主角
罗曼-波兰斯基以波兰影片《水中刀》(1962)一举成名,随后在美英等国拍摄过《罗斯玛丽的婴儿》(1968)《唐人街》(1974)《苔丝》(1979)等一系列影史名作。开幕式上放映了他的著名二战题材作品《钢琴师》(2002)。在这部根据波兰著名钢琴家什皮尔曼真实经历改编的影片,波兰斯基融入了大量个人传奇经历,以惊人的真实感再现了灾难中的波兰人对悲惨命运的反抗。该片当年横扫世界几大A级电影节的重要奖项:2003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奖;2003年英国学院奖最佳影片;2002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不胜枚举。开幕式当晚,中国电影资料馆的艺术影院上座无虚席。在大量影迷的强烈要求下,中国电影资料馆决定将在26日上午加映一场《钢琴师》,以飨北京观众。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