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戛纳影片表现人性恶成主流 这届评奖有点“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6日13:56  北京日报
戛纳影片表现人性恶成主流这届评奖有点“黑”

德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凭《白色丝带》赢得金棕榈大奖

  本报记者 周南焱

  北京时间昨日凌晨,为期12天的第62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德国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凭《白色丝带》赢得金棕榈大奖,其他各个奖项也全部揭晓。在四部参赛华语片中,只有香港片《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编剧奖。因这届电影节获奖影片总体题材阴暗甚至恐怖,两部摘得影帝、影后桂冠的影片内容更是走极端,引发激烈争议,以至本届颁奖被戏称为“黑暗者的大胜利”。

  表现人性恶成主流

  戛纳电影节有敬重大师作品的传统,这届大师级导演空前云集,但其参赛的作品却集体疲软。最终67岁的哈内克五番征战戛纳之后,以《白色丝带》捧走金棕榈奖。哈内克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影片是《钢琴教师》,此次获奖也算众望所归,挽救了大师的荣誉。

  《白色丝带》是一部黑白片,故事发生在一战前的德国小山村,虐童事件引发了不同地位村民之间的相互敌视,乃至于暴力升级,影片引发观众对于人性的思考。该片可谓哈内克风格的集大成作品,把他的性恶论上升到一个新层次,他对于暴力、猜忌的深刻阐述,精炼的电影语言,都令人赞叹。影评人田卉群认为:“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戛纳电影节相对商业化,这次最佳影片奖颁给哈内克,也有回归艺术片的意思。”

  这届第二大赢家是获电影节大奖的《预言者》,影片内容是一个关于监狱和黑帮沉重的道德寓言,该片在整个电影节期间就呼声极高。这部电影与《白色丝带》也共同表明,表现人性之恶成为这届戛纳的主流。

  获奖片挑战观影极限

  获得最佳导演、影帝及影后奖项的三部影片,进一步体现这届戛纳的“黑暗”偏向。影帝称号落到了《无耻混蛋》里的“纳粹军官”身上,奥地利演员克里斯托弗·华尔兹确实演活了片中的屠杀者,但以这种角色获奖颇出人意料。

  丹麦导演冯·特里尔曾以《黑暗中的舞者》获过金棕榈奖,这次作品《反基督者》在戛纳引发巨大争议。演员夏洛特·甘斯堡在片中成功塑造了一位因丧子而处于癫疯状态的女性形象,其表演疯狂残忍,完全丧失理智,却加封影后。不少记者看片后曾直言此片情节让人“心冷腿软”,挑战观影极限,中途就退场表示抗议。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评委会主席在颁奖结束时还特意点名批评《反基督者》,得到在场大多数记者的掌声欢呼。

  最不合情理的当属菲律宾的布里兰特·曼多萨凭借《基瑞纳》夺得最佳导演奖。这部影片在参赛片中的观影评分排行中垫底,但片中过多的暴力和血腥并没有阻挡评委会给他颁奖,结果招致现场全体记者的嘘声。曼多萨的作品在其祖国一直被禁,却在本届电影节上获得奖项。

  此次参赛的四部华语片中,最终只有《春风沉醉的夜晚》获得最佳编剧奖,这也超出预料。该片在电影节上放映完毕连一点掌声都没有得到,评分排行极度靠后。影评人称,这部影片过分展示性,是“站不住脚的诗意”。整部电影表达粗糙、矫揉造作,令人倍感无趣。编剧梅峰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师,并没有随剧组前往戛纳,对于自己获奖也觉得“有些意外”。相比之下,被给予最大期望的导演李安却颗粒无收,提前返回美国。

  不能简单否定个性表达

  在这届戛纳电影节上,参赛片中不乏血腥、暴力或情色之作,使得记者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受到“惊吓”。对此影评人曾子航认为,欧洲电影节一向走敏感、先锋路线,很多小众题材的影片就愿意参加欧洲电影节。“不能简单加以否定,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探讨人性之恶,像日本大导演今村昌平就获过两届金棕榈奖。”他说,戛纳电影节跟奥斯卡差别很大,后者主题积极向上,符合大多数观众的审美标准。这两者互为补充,不能简单说谁好谁坏。

  “今年参赛戛纳电影节的片子更加小众化,注重个性表达。”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评论专家金燕觉得,影片题材集体阴暗有很多原因,其中跟每届电影节评委会成员的口味也有关系,这次更加明显。她认为,如果影片用极端的方式来批判现实,这情有可原。因为商业片缺少对边缘人物的关注,电影节上的艺术片可能会反映这类现实。

  但也有导演专为满足电影节评委猎奇心而拍片,像这次参赛的四部华语片中有三部都涉及同性恋题材。导演路学长分析:“这类电影就是瞄准电影节的口味在拍,它们基本没有机会在主流院线上映,只能卖点海外版权而已。”RJ233

  部分获奖名单

  金棕榈奖:《白色丝带》(德国)

  电影节大奖:《预言者》(法国)

  评委会奖:《鱼缸》(英国)、《蝙蝠》(韩国)

  最佳导演奖:

  布里兰特·曼多萨(菲律宾《基纳瑞》)

  最佳男演员奖:

  克里斯托弗·华尔兹(《无耻混蛋》)

  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特·甘斯堡(《反基督者》)

  最佳编剧奖:梅峰(《春风沉醉的夜晚》)(中国)

  金摄像机奖:《萨姆森和德莉拉》(澳大利亚)

  终身成就奖:阿兰·雷奈(《野草》)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左)展示刚刚获得的金棕榈奖。新华社/法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