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超三成观众认为中国电影特效永远追不上好莱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1日16:02  东南快报

  1月4日《阿凡达》上映之后占据了八成以上影厅,国产片全线退败,这引发陆川哀叹“这是我们中国电影人要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而在网站调查中,超过三成观众认为,中国电影在特效方面“永远不可能追上好莱坞”,另有近五成人认为差距在20年以上甚至更多。

  国产特效片,真的永远落后了?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纷纷发表意见,总结出国产特效片3大问题和未来出路。

  科幻魔幻题材缺失

  与好莱坞票房前十影片全是特效大片不同,国产电影中的“票房炸弹”鲜见主打特效的大片。在记者收集到的票房排名前十国产影片榜单中,仅排名第10的《长江七号》以特效见长,而《画皮》《集结号》用了一些特效但给人印象不深,票房最高的《建国大业》《非诚勿扰》《赤壁》等片基本没有。而拥有相对较多特效场面的《无极》《功夫》等影片并没有进入票房前十榜。

  有意见认为,中国大片近年多是武侠、动作题材,而在科幻、魔幻题材方面有缺失,这导致中国没有像《指环王》那样特效挂帅的魔幻大片出炉,更没有《变形金刚》纯粹让人看特效的影片出现,给观众留下了“中国没有特效大片”的印象。

  而中国不少电影人对于特效的概念,比较偏向于“帮助电影制作”,并没有特别沉迷于特效,也造成观众“特效不是我们中国人搞的”的印象。如战争大片《投名状》《墨攻》、《赤壁》等,虽然用了特效,但没有多少人看出来。为《墨攻》制作特效的万宽公司黄宏显表示,其实《墨攻》有400多个特效镜头,只不过“很多人看不出来”。

  以国内票房“一哥”《建国大业》为例,恐怕大部分观众的注意力都在众多明星而不是该片所用的特效手段上。而据负责该片特效的盛勇称,韩三平导演在执导此片之前,对电影特效水平并没有特别关注过。《建国大业》特效场面并不多,包括用CG动画绘制B24轰炸机轰炸延安、重庆朝天码头夜景,用3D软件合成复制毛泽东在北平西苑机场进行大阅兵、率大军撤离延安时的千军万马,使用特效的概念仅停留在复制出更多的士兵与武器装备来填补画面上的空白。

  出路:国产片要改变观念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产片意识到特效的重要,虽然《集结号》特效是由韩国和加拿大的特效公司主导,但已经很有效果。另外如2009年的《秋喜》《风声》都特意加入不少特效镜头,引起了观众的注意。

  预算不够 研发落后

  特效片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但和国外相比,中国电影的资源有限,制作预算不够多,成为特效片不强的原因之一。

  在金钱方面,以当前最出色的华语特效影片《风云Ⅱ》为例,它所花的8000万资金换算成美金也不过1000余万美元,投资规模距离它的模仿目标、好莱坞影片《300勇士》6500万美元成本很远,更不用说赶上《阿凡达》的3亿美元预算。

  在技术水平方面,中国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在特效上究竟有什么差距,业内有不同的意见。万宽公司黄宏显表示,他认为香港特效技术水平比好莱坞落后10年,“《变形金刚》他们做了很多技术研发,可能花了10年,现在就算给香港特效人员足够的钱和制作时间也做不到那样。”由于《变形金刚》珠玉在前,导致刘镇伟最初拿着《机器侠》的剧本去找特效公司时没有公司敢接。最后接手《机器侠》的特效总监Cecil则认为,其实中国影人在技术水平上与好莱坞差别不大,差距只在于没有足够的特效制作时间,做什么都是以快为先,而这是亚洲电影的通病。

  出路:把钱花在刀口上

  负责《风云Ⅱ》数码特效部分的是制作过《投名状》的FAT face。导演彭氏兄弟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口上,集中西电影特技制作潮流之大全,如步惊云将泪滴化作惊涛骇浪、聂风把敌人掌击成碎片等颇有创意含量,尤其是“万剑归宗”的一幕,想像力发挥到了一个极限,成为全片最具视觉效果的一幕。

  用力过猛 忽视文戏

  在近年影片中《无极》特效出色,但故事和表演方面则惹来争议,涉嫌在特效方面用力过猛,反而适得其反。

  《风云Ⅱ》导演彭顺、彭发兄弟俩分别以胶片调色师和剪辑师身份入行,比较偏技术方面,而两人也承认,《风云Ⅱ》改编自漫画,故事当然要简单点,没想到后来上映之后文戏部分遭到批评,给人“只剩下特技”的印象。

  出路:特效应与其他环节沟通

  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特效不能脱离电影本身,而是要跟编剧、导演、摄影甚至武术指导每一环紧紧相扣,特效的参与只是完善影片,创意和故事比特效重要。负责电脑特效的部门也要事先和其他部门沟通,才能令特效镜头适合整部影片的风格。

  《阿凡达》之时代标签

  划时代的特效电影

  新一轮风潮即将到来

  《阿凡达》刚在北美上映,就有人断言,电影史可以分为两个时代了,一是《阿凡达》前,一是《阿凡达》后,因技术而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进步,这就是划时代影片的价值所在。

  《金刚》

  梅里安·C·库珀 1933年

  《金刚》中采用了微缩模型、定格动画、背景幕布等多项技术,在之后的各种科幻、恐怖类影片中被模仿借用。

  《星球大战》

  乔治·卢卡斯 1977年

  《星球大战》的诞生正处于特效迎来CG技术大潮的前期,电影在继续沿用微缩模型拍摄,幕布摄影技巧的同时,成片开始借用电脑来加工角色和道具,影响了之后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模式。

  《终结者2》

  詹姆斯·卡梅隆 1991年

  《终结者2》成就了第一个数字化角色,机器人T-1000。CG的技术从此开始大范围运用。

  《玩具总动员》

  约翰·拉塞特 1995年

  《玩具总动员》是第一部完全由3D电脑技术制作的长片动画,象征着数据代替传统胶片的大趋势已然到来。

  《泰坦尼克》

  詹姆斯·卡梅隆 1997年

  两亿美元的天价投资,换来全球18亿难以逾越的神话,为电脑特效、摄影棚技巧如何与外景完美结合提供了典范。

  《指环王》

  彼得·杰克逊 2001年

  《指环王》在控制成本的原则下,古老的微缩模型、特种化妆与先进的CG技术、表情捕捉等一同呈上。

  《阿凡达》

  詹姆斯·卡梅隆 2009年

  全球数量激增的3D影院和日趋成熟的IMAX银幕,成为了这次特效革命的保证。《阿凡达》之后,电影院的配置格局将改变,好莱坞片方和全球院线都会随之升级。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