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蔡晓玮 发自法国戛纳
戛纳电影节进行到第5天,一切渐入佳境,传说的大导终于现身——曾经两次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比利时导演达内兄弟出现在入选竞赛片、新作《单车少年》的发布会上。这部情节简单、调子温暖的新片和达内兄弟之前的作品一样足以打动人心,但是,由于关注的主题仍然是男孩、父子关系,该片被媒体认为似乎缺少新意。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不大的场子并没有被戛纳的记者坐满,媒体的提问也都是关于为何屡屡对类似主题感兴趣,对此,达内兄弟的回答是一切出自自然。由于几乎每次达内兄弟来到戛纳都会有所斩获,除两次金棕榈以外,更曾将影片中男女演员分别送上戛纳影帝影后的宝座,而这也使得媒体对此次影片的男女主角——饰演理发店女老板的西西·迪·法兰丝和片中12岁小男孩的扮演者托马斯颇为关切。
关于“爱的接受”
这个故事和达内兄弟之前的作品相比,在故事结构上作了减法,“我们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想写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被一个陌生的女人拯救。”这句话足以概括整个故事:12岁的小男孩西里勒发现自己被欠债累累的父亲抛弃,他遇到了女理发师萨曼莎,后者每逢周末把西里勒接去她家,并帮助他走出了暴力的阴影。
达内兄弟讲故事的方式简单清晰,没有太多的前因后果和细枝末节,也没有费心解释萨曼莎为什么就这样像一个天使般地出现了。“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关于心理学层面的讨论。但是我认为我们的工作中最棒的一点就是不去作判断。”饰演萨曼莎的法兰丝这样向媒体解释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理解,而皮埃尔·达内对此更加坦率:“我不认为拍摄电影之前,我们应该去考虑影片承载了什么,这至少不是我们的方式。”在皮埃尔看来,这个故事所要探讨的是爱的接受,而不是爱的原因。
排练是一切表演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达内兄弟此次垂青的“单车少年”的扮演者托马斯表演十分质朴,在影片中,这个愤怒的少年,总是在不断地奔跑、骑车、追逐。“在现实当中,我没有这么喜欢跑步,”小托马斯说,“但实际上在电影里导演也并没有强迫我要一直奔跑,这一切是自然发生的。”
达内兄弟对演员的训练方式有别于常人,这也屡屡使得他影片中的演员得到戛纳组委会的垂青。“一切都从排练开始,我们让演员们就在场景里、穿上电影里的服装开始排练。这个过程能够使得他们更加自然,和角色融为一体。”吕克·达内称。据悉,这种排练在电影拍摄前进行了一个半月,而在影片拍摄的过程中也贯彻始终。这或许和兄弟俩的背景有关,其中一位的专业就是舞台剧的导演,排练本身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充满魅力的事情,而这也是为了使得演员“自然而非机械地进入角色”。
“很多细节是在排练当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我们都是同事,”法兰丝在谈到自己和托马斯的对手戏时说,“排练使得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事实上,在很多时候,托马斯在表演上起到了领导者的作用,他帮助我进入了角色。”
有人感动有人质疑
事实上,在这部87分钟的影片里,有许多对于达内兄弟来说全新的元素,这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对兄弟档导演组合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电影作品,在塑造出如《罗塞塔》和《孩子》中的凄凉忧郁的角色之后,需要新的方向。
首先,这部影片是达内兄弟第一部在夏天拍摄的影片。在他们之前的作品中,场景和道具往往十分简单,在《单车少年》里,或许是童话般的人物出现本身给影片带来了一系列的亮色——相对饱和的色彩、夏天葱郁的绿色主导了整部影片的色调。
然而,本片的主题和人物仍然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在电影的前三分之一的剧情里,仍然在叙述曾经被达内兄弟反复叙述的主题:男孩面对抛弃,而提早地坠入了成人世界。十分有趣的是,该片的观后反应似乎和观众的性别也有关系。在CINEPHILIA网站的评分上,女影评人纷纷给此片打出了高分,而男性则理智得多,2到3分(满分5分)居多。片中屡屡受到小男孩伤害却仍然对他张开宽容臂膀的萨曼莎也引发了争议,甚至有记者认为这种莫名的好意是影片最大的硬伤。
事实上,这部影片仍然延续了达内兄弟对电影语言和演员表演的非凡控制力,在整个剧情的发展过程中,小男孩的形象足以控制观者的心理,随之喜或悲。但客观地说,此片并不是一部惊喜之作,对于达内兄弟来说,这更像是一部随手拍来的童话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