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戛纳当地时间5月22日晚8点,第64届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最终大奖金棕榈由泰伦斯-马立克执导、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生命之树》(The Tree of Life)获得。在颁奖礼结束后举行的例行评审团发布会上,罗伯特-德尼罗、裘德-洛、乌玛-瑟曼、施南生、杜琪峰等评委就奖项的归属回答了各国媒体的提问。
视频:颁奖后评审记者会 施南生帮杜琪峰当翻译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各大电影节的例行评审团记者会其实都大同小异,评审们不可能就奖项归属的细节做出具体的回答,但各国记者们总会就此做出提问,所以整个发布会基本就是在一种打太极的状态中度过,值得一提的是,评审团主席罗伯特-德尼罗将欧洲三大电影节一个隐含的潜规则提到了明处,并和去年威尼斯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昆汀-塔伦蒂诺采取了截然相反的态度。
老生常谈的话题:奖项归属和电影节的意义
“我们的讨论是一个非常文明的经过,大家都有不同的品味和喜好,看电影的感受也会不一样,但这是一段美妙的时光,我们彼此认识,也认识了一些新朋友,所有人都干得很出色。”评审团主席罗伯特-德尼罗如此开场,但话题紧接着就被引到重点,对于为何金棕榈最终长在“生命之树”上,德尼罗和以往的评审团主席一样,开始了第一个回合的太极:“关于奖项的归属我们实在不可能给出太多细节,只能说这个电影的规格、它的一些理念和金棕榈契合度最高,这是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其他的电影也都非常精彩,但是大多数人都觉得《生命之树》最适合金棕榈。”
除了奖项归属外,评审团记者会的另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电影节在当今世界电影产业里扮演的角色,作为好莱坞影星的裘德-洛和乌玛-瑟曼接过了这个话题,“电影节给了很多非商业电影机会,让它们能够获得世界的关注和认可,也让好莱坞外的电影人有了生存的空间和机会,其实除了电影节,我觉得你们媒体也有很大的能力来左右这些电影的前途,”裘德-洛说,“是你们的评论和报道左右了这些电影是否能进入外界的眼球。”
电影节体验:施南生享受“假期” 杜琪峰期望年年当评委
作为媒体记者,电影节期间高密度地观看电影是家常便饭,但对于这些大多数本身都是电影人的评委来说呢?“一天看两部电影(竞赛片)这根本算不了什么,我多的时候一天看个6,8部电影都没问题。”罗伯特-德尼罗说。施南生更是表示自己来戛纳就像度假:“做评委是非常愉快的经历,我可以舒舒服服地看电影、谈电影、想电影,而且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电影,然后还能喝香槟,电影节对我来说就好像是度假一样。”
杜琪峰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从导演到评委,这种变化很大,以前是拍电影出来让别人去评,如今是去评别人的电影。我很享受看电影的过程,拍电影的时候总是要骂人弄的自己也很不开心,我希望以后每年都能离开香港,去某个地方当个评委。”
关于拉斯-冯-提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由于丹麦大导演拉斯-冯-提尔在自己影片的记者会上口无遮拦拿纳粹话题开玩笑,不但在事后遭到电影节组委会的严厉批评并被要求正式道歉,也受到多个媒体的口诛笔伐,甚至还丢掉了一些国家的买家。
“我觉得这些事我们得分开看,”罗伯特-德尼罗说,“他的电影是电影,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言下之意就是评审们并没将这个“纳粹”事件列为奖项归属的考虑因素。也有评委直言,冯-提尔的《忧郁症》是个人认为本次电影节最好的电影之一。
德尼罗揭示“潜规则”:一个电影不能获两个奖
在2010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当时的评审团主席昆汀-塔伦蒂诺曾猛烈抨击了各大电影节一部电影不能获两个奖的潜规则,并将两个以上的奖项颁发给了1个电影。但在今年的戛纳,罗伯特-德尼罗却选择了和昆汀截然相反的做法,他不但遵守了这一规则,还将其主动公开:“我们认为一个影片就获得一个最适合它们的奖项,这样最好。”但德尼罗也特别指出,这个决定是他们几个评委自己做出的,也就是说并非电影节的意思。
施南生在奖项归属的争议上也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如果我们有20个奖项,我也希望能给各个电影人手一个,可是我们只有7个,所以只能是现在这样。”也许是为了多少给媒体记者们一个交代,裘德-洛还是点出了几个“引发激烈讨论”的影片,“《佩特》, 《睡美人》、《教皇诞生》都是经过激烈讨论的电影。”他说。(新浪娱乐前方报道组发自戛纳/Lee)
(责编: 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