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好莱坞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执导的奇幻史诗大片《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自上周五登陆国内各大影院以来,持续占领影市据近三成排片量,据官方数据显示,该片首周三日票房已达1.15亿元。这部改编自英国奇幻文学大师J.R.R。托尔金同名巨著的影片受到了中国影迷与读者们的热情追捧。尽管该片视觉效果堪称完美,但改编电影和原著小说之间不小的差异引发了“托尔金迷”们的热议。
3D视效堪称完美
由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全球发行的好莱坞魔幻史诗巨制《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自去年12月在北美开画以来,全球票房已达9.6亿美元,上周五刚登陆中国市场后即推动全球票房,预计本周可破10亿美元大关。该片只根据英国奇幻文学大师托尔金同名小说前三分之一改编而成,后两部《霍比特人:斯毛格荒原》和《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将于2013年12月和2014年暑期档分别与观众见面。
《霍比特人1:意外之旅》时间设定在《指环王》故事发生的六十年前,主角比尔博·巴金斯是弗罗多的叔叔。这个热爱安宁生活的霍比特人,在巫师甘道夫鼓动下加入由十三名矮人组成的冒险队伍,帮助矮人们寻找失去的家园。在冒险中,比尔博·巴金斯意外获得足以改变整个中洲世界的戒指,也在一次次历险中展现他自己未曾想过的巨大能量。该片上映后,堪称完美的3D效果、美轮美奂的新西兰美景为影迷交口称赞,十三矮人及中心人物霍比特人被赞塑造得很到位。影片中的经典台词,如“真正的勇气不是懂得何时杀戮,而是懂得何时宽恕”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电影风格上,导演彼得·杰克逊增加了黑暗史诗的严肃与沉重,使之和《指环王》风格连贯。影片一开始就交待矮人家园孤山的陷落,讲述了矮人团队领袖梭林·橡木盾姓名的由来,为全片定下浓浓的怀旧与恋乡氛围。此后,大量高节奏精彩电脑特技纷至沓来。但同时也造成电影主题和节奏对小说的背离。
影迷观感两极分化
有影迷观影后称看《霍比特人》“像在赴一场老友的聚会,那种从《指环王》就打动我的真诚的力量:未经污染和雕琢的善良,质朴,友爱,勇气,一点没变。”还有影迷观看后激动地说道:“谢谢托尔金教授,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梦。谢谢彼得·杰克逊,谢谢你丰富了这个梦想,让它鲜活明亮起来。”尽管如此,不少观众却反映电影时间过长,感觉拖沓冗长,不得要点。影评人卫西谛认为:“新西兰的美景诱人,但经不住长时间的远景反复展示。影片娱乐性很强,但有重复消费之感,某些特效段落过长,显得廉价。”还有不少观众反映:“开头简直要睡着了,前20分钟倒叙巴金斯先生从老年到青年的时空转换进入太慢没有必要。”但面对同一段剧情,很多“托尔金迷”则表示“感动得要哭了”。他们看到如钉在门口的门牌、夏尔的风景,看到比尔博相同的拉抽屉的动作与《指环王》的完美衔接而热泪盈眶。
如此改编,到底是否必要?还需返回文学原著去寻找答案。电影《指环王》原著《魔戒》是《霍比特人》出版17年后的续作。而率先拍摄了《指环王》三部曲,之后《霍比特人》才与观众见面。由世纪文景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联手推出的《霍比特人》最新中文版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吴刚认为:“通常所谓的‘《霍比特人》是《魔戒》前传’,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从小说的角度看,对这两者正确描述应是:《魔戒》是借用了《霍比特人》中部分人物,情节上有一定连续关系,但格局与风格都截然不同的作品。从电影角度来看,彼得·杰克逊准备将《霍比特人》纳入《指环王》乃至包括《精灵宝钻》、《未完的传说》的整个中洲神话的大体系下来看的,因此《霍比特人》电影将会补充《指环王》系列中来不及交代的一些背景,这样做的好处将使整个中洲世界在更多细节交代基础上更加真实丰满,从而帮助没看过原著的人对《指环王》系列影片中人物与事件传承与因果关系理清头绪。”
电影成人色调违背原著?
对比电影,《霍比特人》小说风格充满童真与想象,因其原本就是托尔金写给孩子的温馨炉边故事。在惊心动魄的冒险之余,穿插了不少妙趣横生的英式冷幽默与民间歌谣,令人捧腹或深思,被认为是数十年来历久弥新的经典所在,同时也一直被看作是经典的儿童读物。书中的主角霍比特人善良好客、幽默风趣、追求安稳生活,喜欢吃各种美味食物,童真十足。然而,为和《指环王》三部曲史诗风格保持一致,《霍比特人》增加了更多严肃灰暗的成人色调,其中更充斥着众多割头等不适宜儿童观看的暴力场景。甚至有“托尔金迷”认为:“托尔金本人经历过世界大战,想必他本人最不愿看到清新幽默的童话寓言《霍比特人》加入太多的暴力与战争场面,以如此成人化的视角体现”。
在《霍比特人》原著中,诗歌和猜谜环节被看作经典的文学片段。而电影中却简单处理了原著中比尔博与咕噜“黑暗中的猜谜”这一经典桥段,令人遗憾。《霍比特人》原著中的诗歌也是不容错过的亮点。不过在电影中,虽然矮人们深沉的“孤山之歌”在压缩精简后得以作为主题曲保留,但托尔金原著中深得读者热爱的大量诗歌均难展现,如比尔博与矮人们在林地间咏唱小马在青翠的树林间可爱地迷失了方向,半兽人将扁平的双脚踏在石头上轰隆隆的恫吓之歌等。吴刚说,由于诗歌翻译的特殊性,中国读者或许未能从字面完全领会其中的精妙。而在英语原文中,诗歌文字极美,朗朗上口,很适合父母给孩子朗读。
新报记者 陈明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