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大西洋》雷翻网友 山寨公司10年未亏

2013年08月11日05:1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微博
好莱坞3D大片《环太平洋》
山寨版《环大西洋》

  好莱坞3D大片《环太平洋》于7月底重磅登场,该片上映至今票房未能突破5亿大关。相比于《环太平洋》的不温不火,它的山寨版本《环大西洋》可谓抢尽风头,将不明真相的影迷们雷得外焦里嫩,“上世纪80年代的电脑特技,技校毕业的演员,小学水平的对白,看完之后知道啥叫‘风中凌乱’!”

  其实这些山寨影片均出自美国TheAsylum公司之手,其专注山寨影片已将近10年。他们的作品大多取材于主流影业公司的大制作,从片名到海报都能做到神同步,更让人称奇的是,该公司没做一单亏本生意。

  专注山寨近10年

  其实这已不是The Asylum第一次玩“山寨”了。如出一辙的片名,造型相似的海报,The Asylum这几年的电影始终奉行着“与大片同行”的理念,从《史前一亿年》《变形机体》到《2012世界末日》《环大西洋》,处在下游的The Asylum靠“山寨电影”立足于精良大片频出的好莱坞。

  实际上,The Asylum的背景相当专业。1997年,大卫·迈克尔·拉特、大卫·里马维和雪莉·斯特兰成立了这家公司。三人都曾是威秀影业(该公司后来制作了《黑客帝国》系列、《大侦探福尔摩斯》系列、《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的高管,成立公司时也曾高举原创大旗,并希望通过DVD的发行闯出一条生路。

  2004年,美国音像市场开始走下坡路。这时,拉特读了威尔斯的小说《世界大战》,准备将之改编成电影。巧合的是,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也在准备改编这一题材,The Asylum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他们为电影投入了50万美元。2005年,两部影片同年上映。美国影片出租龙头百视达公司注意到这家小公司,并买了The Asylum的《世界大战》10万份拷贝。在当时,这甚至超过了一些大公司的销量,拉特和里马维从中看到了希望,他们决定重新定位公司的商业模式。

  没做一单亏本生意

  一般来说,The Asylum从商讨项目到发行,只需要4个月,他们每年可以生产10-15部影片。从2004年做“李鬼片”至今,他们坚持电影的成本要远低于100万美元。现在,他们还接管了街对面的仓库,原因很显然:生意兴隆。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9年中,The Asy-lum没做过一单亏本生意。2012年,这家公司纯收入有500万美元。当《战舰》让环球影业亏损2亿美元时,《美国军舰》在收回成本外还赚了50%,25万美元。拉特表示,“我们从来不会用高过销售价来做一个电影。”

  2007年,The Asylum还成立了分公司FaithFilms,做一些不同于恐怖片的重口味电影。里马维说,“我们唯一没有做过的只有严肃电影了。”里马维解释说,“艺术性”这东西相当棘手,“因为这从来不是我们关心的。公司并不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艺术家风范的公司。”

  天府早报记者雍铃子整理

  山寨电影大盘点

  《环大西洋》

  山寨对象:《环太平洋》

  影迷观感:看完之后知道啥叫“风中凌乱”。

  《变形机体》

  山寨对象:《变形金刚》

  影迷观感:《纽约时报》曾如此评价《变形机体》,“毫无识别度的演员、不做宣传的搭售以及糟糕混乱的后期混音,内容并不像《变形金刚》,有的是廉价过时的特效和重口味情节”。

  《史前一亿年》

  山寨对象:《史前一万年》

  影迷观感:拍这部片子的公司可以留意一下,这公司真的是很酷。

  《我是结局》

  山寨对象:《我是传奇》

  影迷观感:不是一般的傻啊。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