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环太》特效团队 四分之一中国造

2013年08月26日11:31  成都商报

  成都商报记者 陈玲莉

  核心提示

  《环太平洋》在内地市场截至8月23日的票房成绩已经达6.69亿人民币。不过你知道这部以机器人打怪兽的视觉特效作为最大卖点的电影,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特效镜头是由中国的特效团队完成的么?

  中国团队主要负责

  环境和场景方面的特效制作

  从电脑特效的角度来说,《环太平洋》的意义绝不仅仅止步于一部暑期大片,一位名为“高斯控”的影评人和技术宅专门发帖赞扬此片在CG制作方面的划时代意义:称该片的电脑特技终于在光影上完成了对传统摄影的超越……《环太平洋》之前,CG是贴图的艺术,《环太平洋》之后,CG是光影的艺术,这是全球电影制作行业苦等了十年的奇迹,从明年开始,好莱坞特效就要开始玩光影了。

  这样“创造奇迹的时刻”,竟然有中国特效公司BASE的参与。BASE在《环太平洋》项目上的CG总监Nick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BASE此次承担了片中的几百个镜头,工作量占全片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工作量)已经是相当主要的一家特效公司。”他介绍,公司重点承担的是场景和环境方面的CG制作,包括阿拉斯加、香港基地内部以及男女主角训练过程中的场景特效。比如男主角罗利再次回归机甲战队后,被直升机送到香港基地后的所见所闻;罗利第一次和女主角麻子见面,再次在基地里看到面貌一新的作战伙伴“吉普赛号”;罗利和麻子调情时的寝室,两人单挑时的训练场……

  BASE的环境部门主管秦尧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中介绍,仅仅是基地内那个负责倒数怪兽进攻时间的数字计时器,他们就制作了上百张贴图。“每一个数字都是由一个单独的面板组成,最大的困难是为每一个数字制作不同的面板材质,要求每一块面板上的数字和划痕都要不同。”

  中国特效师的奥斯卡梦

  并非遥不可及

  《环太平洋》的这几百个镜头对BASE来说,也有着里程碑一样的意义,亲身参与其间的秦尧颇有些自豪,“它证明了我们有能力去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为未来的那些更加艰巨的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Nick和谢宁看来,这对BASE的未来发展,也是一个台阶性的提升。“BASE第一次制作这么多数量的高质量镜头,第一次成为好莱坞顶级大片的主要特效制作单位之一,也是我们第一次以大型项目团队的建制和工业光魔公司合作完成一部大片……”谢宁说到这里颇有些激动,“从一开始,我们当中就有人梦想着有一天能拿到奥斯卡最佳视效小金人。现在,这个梦想显得更加清晰。通过这个项目,公司在制作技术和经验、项目管理水平和创意设计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BASE特效师的雄心壮志让人惊讶,“奥斯卡特效小金人”对于多年来一直被和“分包”一词挂钩的中国特效行业来说,似乎比中国电影拿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还遥不可及。但幕后的制作者们已经大跨步地朝着目标默默前进,其追赶的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要知道在十年之前,BASE公司的成立之初,还仅仅是一个12人的队伍,最初接到的特效活仅仅是给一些好莱坞影视剧做画面擦除、清理工作。仅仅7年后,BASE就凭借《太平洋战争》《海滨帝国》这两部电视剧两次获得艾美奖,也让BASE甩掉了低端特效公司的标签,正式进入好莱坞视野。

  工业光魔借BASE

  “定制”中国特效师

  2012年5月,好莱坞历史最悠久的特效巨擘工业光魔向BASE伸出了橄榄枝。双方签署了一项战略合作联盟协议,协议里规定,BASE通过工业光魔承接好莱坞主要制片公司的项目,工业光魔则通过BASE拓展其在中国的业务。此后,双方展开全面合作,工业光魔为BASE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指导。“在我看来,这就像师父带关门弟子的感觉。工业光魔除了派总监到北京和我们一起工作,每天都要和我们开视频会议,审阅我们的作品,给予反馈和指导。我们也要派出特效师到旧金山的工业光魔总部去接受培训。”

  谢宁介绍,工业光魔通过帮助中方特效师取得长足进步,“定制”一个称心如意的中国徒弟,能分担每年好莱坞的大量高制作项目,同时也通过BASE承接一些中国电影项目。而BASE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向业内最顶尖的高手们取经,获取自己成长所需的给养。“当然,对他们来说也是个保护(指BASE通过工业光魔承接好莱坞大片),因为我们的性价比比较高一些。”在双方的合作项目中,此前已连续完成了《关键第四号》、《超级8》、《碟中谍4》和《特种部队2》等项目,而《环太平洋》则是最“吃重”的一项大活,一百多名特效师耗时1年左右才圆满完成任务。

  为何好莱坞的特效公司愿意敞开大门,将积累几十年的经验传授给中国人?谢宁介绍,最重要的前提是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 Base FX

  这家总部位于北京,名为Base FX(下称“BASE”)的电影特效公司,不仅于2010年、2011年连续拿下两届艾美奖最佳视觉特效奖,还在2012年5月成功与娱乐业巨头卢卡斯影业签署全球独一份合作协议,结成战略联盟(该公司制作并拥有《星球大战》系列影片,同时也是好莱坞特效巨擘工业光魔的母公司) 。Base FX也由此成为工业光魔公司在中国全力支持和培养的特效团队。《环太平洋》就是这份战略合作协议下的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产物———成都商报记者日前将一系列的采访问题抛向了BASE的幕后制作团队,最终由该公司负责《环太平洋》项目的CG总监Nick Hsieh及公司副总裁谢宁先生出面答疑解惑,为您揭开中国特效行业的冰山一角。

  BASE曾做过的项目

  《关键第四号》 《超级8》

  《碟中谍4》 《特种部队2》

  《白银帝国》 《女人不坏》

  《赵氏孤儿》 《画壁》

  《四大名捕》 《王的盛宴》

  《金陵十三钗》 ……

  凭HBO迷你剧集《太平洋战争》中出色的海战特效拿下了第62届艾美奖最佳视觉特效,次年又凭《海滨帝国》在艾美奖上二度开花。

  业界趋势调查

  好莱坞特效工业

  正朝亚洲大转移

  事实上,BASE的发展史,也是中国影视特效行业近十年的一个发展缩影。短短10年的时间,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初露峥嵘,影视特效产业也在日益显示自己的优势。去年拿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小金人的3D电影《雨果》同样有5分之一的特效工作来自中国制造,这家名为Pixomondo的跨国特效制作公司,在上海、北京都设有工作室,120多名中国本土特效人员参与完成了影片重要部分的特效工作。还有和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法国特艺集团在中国成立的子公司、美国视点特艺在中国成立的分公司……不管是正在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的世界级顶尖特效巨头,还是本土特效龙头,近几年都在一手中国、一手好莱坞的双向接活。

  和中国特效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莱坞的特效公司近些年的竞争日益加剧,2011年,从工业光魔分离出来的物理特效公司肯纳光学宣布破产,2012年,为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制作过特效的Rhythm & Hues视觉特效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工期长、高投资”的业内现实让好莱坞的特效师日子日渐难过。大量的分包业务、特效师人才开始向人力成本较低、市场还有待开发的亚洲转移。在这种趋势下,中国逐渐成长为重要的特效制作基地之一。

  谢宁表示,“如果没有好莱坞的这些大片,还是很难请到好莱坞的顶级制作人员。他们不会因为国内公司给了很多的钱就会来,而是跟活走,项目跟钱走,钱跟市场走……”据悉,在BASE的总监团队当中,就有大量的好莱坞特效精英。

  中影集团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雷振宇在接受《环球企业家》杂志采访时就谈及,近几年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欧美的特效市场已在向亚洲转移。

  谈及当下中国特效行业和好莱坞的差距,谢宁也不讳言,“中国特效行业的水平和好莱坞比,还是有个十几二十几年的差距。但是中国团队有一个快速提升的优势,追赶得很快,个人觉得,个别优秀的公司会在3、5年内接近好莱坞的水平。当然,整个行业的提升需要的时间更久一些。”

  “拍拍动”使用方法:苹果、安卓手机用户可在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拍拍动”下载安装。打开“拍拍动”,将摄像头对准有“拍”字标记的图片,图片即可动起来!

 

(责编: Zane)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