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威尼斯电影节第二天,开幕日活动的密集轰炸结束之后,一抬眼天已是蒙蒙亮,第二天的展映片单依旧丰满诱人。小憩一下睁眼瞥了下手环数据,显示今日睡眠时间一小时多点,深度睡眠20分钟。不蒙你,还是自然醒咧。
在电影节期间,叫醒一个人的不是梦想,而是一部期待中的好电影。
今天这部“叫早电影”也是一部话题之作,中文片名暂时叫《降临》(Arrival),本身三大节科幻片就少,这部还是改编自获奖小说,奥斯卡级别配置(《焦土之城》《囚徒》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艾米·亚当斯、杰瑞米·雷纳、福里斯特·惠特克等主演)的一部乍看就知道会很神棍的科幻片,下半年国内应该会引进。
事实证明,《降临》果然是我的菜,观影全程沉浸在如梦似幻的外星语言里,所以我一点也不困,一!点!也!不!困!
在好莱坞主导科幻大片话语权的时代,观众已经习惯外星人下了飞船便说起一口流利的英语,近些年最多给外星人设定个自带谷歌翻译的超能力,而这部《降临》的切入点十分有趣,就是纯粹的语言学和翻译学。两位主演饰演的语言学专家经过艰难攻关逐步掌握与外星生命简单交流的方式,而电影从这一过程,探讨了不同物种、不同生命个体之间的情感关系。而在更深的层面,电影展现了线性时间和自由意志的悖论问题,用只言片语零散片段拼凑出一段感人的亲情故事。这些思考和情感使得《降临》成为一部独树一帜的非典型科幻片——我们熟悉的那些科幻大片的故事套路,里面都没有。
好吧,如果没看过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原著小说的话,可能看不懂上面云里雾里都在扯些什么。说点直接的,这部电影拍得很唯美,很神秘,很梦幻,很忧伤,视听方面非常突出,能看出导演维伦纽瓦自己的想法,原著小说按说是不太容易进行视觉化改编的。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开幕至今我看过的五部电影里,竟然全部都多多少少涉及了中国,并且都是作为强权他者形象出现的。《降临》作为一部科幻片,描述的未来全球版图里自然更是少不了中国。不过导演对中国的认知值得玩味,片中美国坚持与外星人和平沟通,全世界只有中国率先宣布对外星人开战,而后伊拉克、俄罗斯等国先后选择支持中国……
艺术到底是现实的某种映射啊。目测在未来若干年的科幻大片里,我国军民不得不辛苦一下到处拯救世界了。
维姆·文德斯也是我十分喜爱和期待的一位导演,不过他今天带来的新作《阿兰胡埃斯的美好日子》却跟以往作品风格不尽相同,惊觉他这是要向侯麦靠拢了啊。里面那些关于两性关系、存在主义、宇宙人文等等的讨论,知识分子气息浓厚,也只能说句不明觉厉了。
电影场景基本就是一间小屋内外,人物就是一位作家+一对男女,基本从头到尾都在没完没了地话痨。不是很懂这种电影为啥也要拍3D,好吧老爷子高兴就好……导演生涯做到戈达尔、文德斯这份儿上,谁还敢抱怨他们拍3D?
晚上的竞赛片预计一般,果断弃,赶紧疯狂补充了下睡眠和食物,不然身体要宕机了。威尼斯电影节上温饱问题才是最大挑战,丽都荒岛对外来者短期生活太不友好,每天总有一段时间会在电影宫饿到万念俱灰生无可恋,太苦逼了。
最后重点说下晚上“威尼斯日”单元的华语片《再见瓦城》,放映时间接近午夜,但又是一部挺提神的电影。
《再见瓦城》展现的是云南、缅甸、泰国边境非法劳工的打工生活,有很强的社会纪实性,连我这个中国人看都觉得对片中的工作生活场景充满新鲜感。电影没将主要精力放在这些猎奇展示上,而是着重刻画了一对青年男女的情感世界。
整部电影叙事舒缓,镜语沉稳,很原生态生活流,除了那位放在片中并无违和感、却定然会受到万千关注的男主角柯震东[微博]。这是他吸毒被抓复出以后,正式亮出的第一部作品。
柯震东一出场就是浑身脏兮兮、灰头土脸的打工仔形象,随着故事的发展,才隐约显露出高颜值和绝佳身材。《再见瓦城》绝对是柯震东出道以来颜值和演技双双惊喜上线的一次!不像《小时代》里顾城那样吊着嘴角做作地耍酷,这回柯震东糟乱着头发,佝偻着身子,侃方言、钻车厢、飙摩托、攀栏杆,把脸埋进大海碗里哧溜哧溜吃面条,在工厂炽烈燃烧的大锅炉前失控发狂,也不避嫌回避上演吸食大麻的镜头。就连演民工,也演出一身霸道总裁气息。
先不讨论演技到底进步几何,这么个吃苦装疯扮丑的底层小人物角色,愿意接演的小鲜肉恐怕也没几个。这才是柯震东作为影视圈一名爆红新人本来应该走的路啊。
《再见瓦城》可能引起较大争议的是结局略显突兀,画面内容也比较血腥,可能会引起部分观众不适。
未完待续。今日收工,明天再战!
(何小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