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创作自由蔑视叙事陈规,拉夫-达兹的风格,注定永远只能得到小众欣赏,然而这已经足够,在深度影迷那里,他享有极高声誉。长镜头、固定镜头下精致的画面图像和语言,大胆触及菲律宾历史和当下的种种敏感话题,探讨内容之广阔,美学和逻辑思辨之精确,为他赢得“菲律宾新电影的意识形态之父”的称号。
拉夫-达兹 2007年《Death in the land of Encantos》、2008年《忧郁症》参赛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并获奖。参赛73届威尼斯电影节的《离开的女人》 ,近4个小时的放映,是本届影展上片长最长的一部, 在电影节尾声的时候出场,令许多疲惫的记者望而怯步。然而,没有坐满的放映大厅,却鲜有离场的观众,临近午夜结束放映,坚持下来的记者为导演送上了热烈的掌声。9月10号晚间的颁奖典礼毫不意外,这位早已奖项等身的导演,再一次收获金狮大奖的艺术最高认可。今年年初,他刚刚在柏林以时长超过8小时的《悲伤秘密的摇篮曲》,赢得最佳导演银熊奖。一年内摘下两个如此分量的顶级影展大奖,这估计是首例。尤其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部金狮大奖作品的制作成本仅有7万5千美金!
《离开的女人》讲述一位蒙冤在监狱被关押了三十年的女人Horacia,在获得清白和自由后,离开监狱寻找失散的家人,同时一心要报复陷害自己的男人。她回到潮湿肮脏的棉兰小岛上,无论白天黑夜,徘徊在仇人的驻地和附近等待时机, 复仇和痛苦啮噬她的身心。这期间她认识了路边兜售小吃的驼背小商贩,看似疯癫却无所不知的游荡女人…… 并慷慨帮助他们。当有异装癖在黑夜街头舞蹈的变性妓女Holanda发病倒在地上,她也没有袖手旁观。两个灵魂同样受到折磨的人,慢慢走到一起。善良大度的Horacia,用母亲一般的关爱,抚慰Holanda 面对社会和家庭的抛弃。而Holanda 则选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回报。
拉夫-达兹的作品经常在现实和历史间游走、探寻,《离开的女人》中,拉夫-达兹集导演、编剧、 剪辑和摄影于一身,这应该是他结合最完美的一部作品。影片故事设定在1997年,香港回归的年份,也是黛安娜王妃车祸、修女泰雷莎去世、菲律宾华裔菲遭遇绑架撕票猖獗的一年,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外部环境下,社会的恐怖气氛、外部的腐败、巨大的贫富差距、对同性恋、变性的强烈排斥……导演关注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问题,借助一个女人的遭遇,又远远没有停留在个体上,抽丝剥茧般的点点滴滴渗透深入,走进菲律宾的广阔社会中。镜头精密的捕捉人物的每一个表情动作,和它背后的社会历史暗示,我们可以看到精英阶层的傲慢和他们与宗教的错综复杂,富有阶层面对绑架威胁的自危, 也可以看到普通百姓的贫穷和生存挣扎,整部影片展示出史诗气质的社会写生长篇画卷。
然而,这样的磅礴气势,并不是依靠庞大的画面和辉煌配乐来完成:黑白影像的精致,摒弃蒙太奇的线性叙事,时间就是它的布景,被愤怒点燃的主人公,仿佛黑夜中的复仇天使。很多时候,画面和人物在黑夜和白昼间交替出现, 节奏舒缓,却有着看不见的强烈张力,如绵密的针脚,每一步都和上一步环环相扣,人物发展逻辑和情绪承上启下,让你不由自主地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感受她的内心世界,并探寻她未来的可能发生。导演强大的叙事功底,使得四个小时的观影,观众不会觉得任何枯燥,跟随女主人公的脚步,包含同情和感动。
这是导演最有故事感的一部作品。Horacia 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师,她对世界和周围的人们充满爱心和慷慨,然而悲剧的遭遇,又让她充满复仇的怒火。拉夫-达兹借主人公Horacia 的经历, 隐喻了国家在过去遭受到的种种苦难和她的挣扎,以及生活中的随机性,和幸存者的生活,这也也是一个关于寻找内心平静和救赎的故事。固定镜头如同观众窥视的双眼,长镜头下人物一点点地释放情绪,其中Horacia和她帮助的变性人Holanda 在夜晚的一个长镜头场景尤其令人难忘:暂时忘掉自己的痛苦,他们一遍遍唱起“sunrise sunset ”这首流行歌曲,还有西城故事的“somewhere”:“世界的某个角落,有属于我们的位置,和平而安静,还有开放的空气…… ”。 随歌而舞,是他们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暗示,又寓意深长的点题他们的处境,有着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也是这部基调低沉黑暗的影片中罕见的温情部分。
拉夫-达兹在这部作品中隐射了太多一个知识分子对一个国家历史和现实的思考,据导演自己透露,影片的故事灵感来自1872年俄罗斯作家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不过,相对于原著中讲述的原谅,这部影片中传递的导演视角,却是绝望和迷失的轮回上演。(刘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