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18日凌晨,在中国影坛上活跃了半个多世纪的电影大师谢晋在故乡浙江上虞因病去世,享年85岁。据记者昨天晚些时候从上虞外宣办了解到的消息,谢导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昨天上午7点40分他被上虞国际大酒店的工作人员发现后送医,但已经手脚冰凉,抢救无效。昨天20点15分,谢晋导演的遗体从上虞运回上海。截至发稿时,上影集团方面还未就谢晋导演的身后事安排给予任何明确说法。
他用胶片书写
中国社会大事记
我们很难界定电影是谢晋的一个梦想,还是它赐予了谢晋无数个梦想。也许“在电影里活着”或者“为电影而活”,都可以归纳谢晋的一生。
一个世纪有一个世纪的文化,在二十世纪,电影成为无可置疑的文化强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正当人们重新追求人性的回归,重新检视历史记忆时候,谢晋推出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当社会上掀起盲目崇外的风潮时,谢晋便拍摄了抒发炎黄子孙的思乡恋国之情的《最后的贵族》;1997年香港回归,谢晋又推出对近百年中华民族的历史进行了审视的《鸦片战争》……
浙江省作协主席程蔚东说,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多重要历史时期,谢晋的作品都能够跨越禁忌,引起同时代人的共鸣。他所执导过的36部电影,如同一本反映中国社会起落的大事记。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要为自己的民族塑造形象。如果20世纪中国电影还没有美好的形象留下来,并且被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话,那我们这一代电影人就没有尽到责任。”谢晋曾经说过的这番话,让我们强烈地感到他所肩负着的重担。
在从影的道路上,谢晋始终带着这样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感,用胶片书写着中国社会政治、历史的风云变幻和时代精神的涌动:《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秋瑾》、《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最后的贵族》、《清凉寺的钟声》、《鸦片战争》……他总是面对现实,去感受、捕捉群众之痛痒和最有时代感的题材,用电影的语言把自己对中国政治历史、社会生活的洞见和接受者的审美趋向谐调起来。
从影60余年,这位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开拓者,一直在保持着对社会的严峻而深刻的审视,吸取他人经验和现代意识,勇敢地超越自我。(新华)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