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丰富广大学生听友的暑期文化生活,提升流行魅力103的人文品味,并同时使一个单一的流行音乐频率在文化领域的更加多元化,流行魅力103和交大昂立书店于7月19日共同推出“魅力书榜”专题节目。昂立书店每天提供一本最新的图书,由主持人又俐在每晚的《魅力新地带》节目中抽出半小时(19点至19点30分)进行介绍和推荐,听众可以通过短信来评选一周的最佳图书。同时,每周六晚,主持人无方也将在她的《芳心俱乐部》节目中更深度着重地介绍并探讨一本图书。
上海交大昂立书店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书店,目前在几所大学周边有7家门店,并与全国200多家出版社保持着密切的业务关系。其经营的图书分7大板块:计算机和电子通讯、经济管理、外语、科学技术、大学教材及教辅、各类中高级考试及最经典最流行的人文社科图书,总品种在5万以上。在大学师生和专业人员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行连锁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电脑联网,并采用积分累计的会员制,对重要客户实行分级优惠,还针对会员开展经常性的优惠促销活动。
流行魅力103是东方广播电台2004年经细分市场后全新打造的一个流行音乐频率,受众目标直指20-40岁成熟有薪青年族群,首创24小时无间断拨出,国际先进节目编排理念,更多时尚咨询,超强明星主持阵容。主打都市白领人士,并凸现广播音乐的陪伴特质。
7月26日至31日推荐的图书如下:
《伊拉龙》
现在要介绍的是一本名叫《伊拉龙》的书,《伊拉龙》讲述的是一个少年,一条龙,一个冒险世界的故事。这个少年的名字就叫伊拉龙。
这本书有三大特点:
首先,就是他独特的封面图案。当你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会被它深深的吸引。封面上绘制的是一条面目狰狞的巨龙,但特别的地方是它那双深邃的蓝眼睛,晶莹剔透,闪闪发光,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那双眼睛始终望着你。
第二大特点,就是该书的作者克里斯托弗·鲍里尼在创作《伊拉龙》这本书时,才年仅15岁。
克里斯托弗·鲍里尼是一个从未进过正规学校、全部教育来自母亲的少年。长期以来对奇幻小说的迷恋,促使他在十五岁时写出了自己的处女作《伊拉龙》。现在他十九岁,和家人一起住在蒙大拿州的天堂谷,正潜心创作《长老》,这是他的《遗产》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该书的第三大特点就在于它扣人心弦的情节甚至超过了,《哈利。波特》。
当伊拉龙在森林中发现一块光滑的蓝色石头时,还以为这不过是一个贫穷的农家少年交上点好运——也许能用它给家里换一点过冬的肉食。但随着一条幼龙从石中孵化而出,伊拉龙很快意识到,他发现的是一个古老历史堪与帝国相比的族类的后羿。
一夜之间,伊拉龙的平凡生活被彻底粉碎。他突然闯入一个由命运,魔法,力量组成的危险的全新世界。仅凭手中的一把古剑,和一位老说书人的指引,伊拉龙和初生的小龙蓝儿要深入险地,对抗凶恶的敌人。伊拉龙能接过传说手中龙骑士的衣钵吗?
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吗?那就请喜欢魔幻故事的你,自己去看一下这本书了。
随书还会附送:阿拉加西亚原版地图+威龙摆件!
《西点法则》
下面要介绍的这本书《西点法则》,堪称美国有史以来最畅销的管理经典。它是世界500强的经典教程,是员工发展与公司成攻的双赢模式。
西点总是教导学员:不管处境有多么糟糕,也要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以这样一种积极的态度工作,将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西点学员们总是能有一种很好的心态,如果他们因为环境所迫,而不得不做些乏味的事情,那么他们也要设法使它们变得充满乐趣。在西点,新学员经常被安排去清理宿舍楼里的垃圾,他们不但没有抱怨,也没有反对说不是自己的责任范围,反而很高兴,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换一种方法的训练,比如,可以锻炼自己的忍耐力、臂力和全身的协调能力。这是在平常的训练中所没有的。在公司中也同样如此,工作可以让新员工从中获得经验、知识和信心。他的工作热情越高,决心越大,工作效率也就越高。当新员工充满热情地工作时,工作就会充满乐趣,他再也不会把上班当成一件苦差事了,而别人也愿意聘用他来做喜欢的事情。
那么到底西点学员身上的什么品质使得他们在日益激烈的商业中如此卓越呢?就让《西点法则》来告诉你吧!
《财富人生3》
《财富人生》大型财经访谈节目是一档广泛而有深度财经节目,深受广大观众朋友们的喜爱。这本书就是《财富人生》节目进入第三个年头所出版的第三本精选本。
《财富人生》是上海地区最早开播的一个大型财经类访谈节目,并且名列财经类节目收视率前茅。近三年来,有进150位嘉宾在《财富人生》节目中与大家相识,相知。遍入第三册《财富人生》精选本的就有31位嘉宾
细心的读者和会发现,与前两册相比,收入本书的国外企业家多了,国际品牌的创始人多了,世界著名企业的创始人也多了。其实,这一变化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写照,正是中国社会前行懂得一个缩影。
面对近年来,日益竞争的激烈,我相信《财富人生》会为你树立起了一个坚实的榜样。
《重返普罗旺斯》
本书记叙了作者重返普罗旺斯的经历和感受,这里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精彩之笔,包括在改建后的加油站举行的宴会,一次在马赛的酒店里所尝到的普罗旺斯鱼汤,以及普罗旺斯独有的鼻子学校,种植黑马铃薯的奇怪园丁等等。
《永远的普罗旺斯》
作者以其一贯的诙谐细腻的笔锋,用其特具魅力的散文写作方式,叙述普罗旺斯生活的喜乐与诱惑;喜爱彼得.梅尔的书迷一路驱车赶来,偷偷潜入他的屋内触摸书中提及的大石桌;连邻居福斯坦也被要求在书上签上大名;而梅尔太太如何以喷气飞机的速度,欣喜若狂地载回一只毛绒绒的乘客?警察先生又如何大战圣特鲁培的天体会营员,要他们从光溜溜的裸体上掏出1500法郎的罚款?梅尔这天在花园里捡到一枚拿破仑金币,于是一场寻宝活动由此展开;声乐皇帝帕瓦洛蒂也来到普罗旺斯……
《普罗旺斯》丛书中的“三反”运动
说《普罗旺斯》丛书,不不先说说时尚、说说旅游、说说生活。
近几年,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而旅游图书也成为了时尚图书。一大群人蜂拥至,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撒尿,到了景点就拍照,回家什么都知,旅游也被拉上工业化生产的轨道。没有放松的心情、悠闲的时间,旅游只是徒有虚名。图书也如此,景点名片式的提要介绍、身体力行式的谆谆教导、考古发掘式的娓娓道来……等等,无非是让行者更方便的抵达并看到,忘记了旅游的本质和目的。旅游是需要静下来,潜下身去,与之交融,听呼吸摸脉动,然后从每个角落深处发现心动,最后沉醉。
避开时尚,避开旅游《普罗旺斯》呈现的是一种简单、舒缓的生活,没有大谈旅游,没有观光性的指南,甚至没有具体的某个景点的描述,全书说得最多的是作者自己在当地的生活遭遇。初读你甚至觉得有点滑稽可笑,可笑过之后,你会觉的有一丝丝忍不住的向往,你羡慕梅尔,他没有旅游的拥挤和赶鸭子的紧张,慵懒轻松、悠然自得。
反时尚、反旅游、反生活,这是潜藏在《普罗旺斯》系列丛书中的三大主题,也是梅尔和出版者想在现代都市生活中造起的一场“三”运动。
反时尚就是反对旅成为一种人人追求,标显阶层和金钱的招牌。旅游不是去享受花多少钱的时尚而是一项生活内容,真正的心灵放松的需要。
反旅游就是反对眼下的赶鸭式旅游,回归旅游的本质。不要为了旅游而去旅游,旅游应当是自由的、无计划的。
反生,这里的生活指的是被喧嚣和浮华剥夺着的都市生活。当城市被钢筋水泥的丛林占领,当生活与竞争的压力已让人们透不过气来,埋藏在心里的渴望促使人们寻找一切机会逃离喧嚣。本书的作者梅尔就是这场幸福逃亡的引领者,作为麦迪逊大道的一家广告公司的高级主管,他毅然辞去了在伦敦的高薪工作,携妻及爱犬迁到普罗旺斯,过起悠然见南山的山居生活。
你可以说这是“低调”的书,因为它的确不够张扬,从形式到内容,连插图都是优雅的塞尚油画,或是浓郁的熏衣草图片,轻轻的、淡淡的,就像普罗旺斯的日子,不知不觉地改变你。
2004年,欧洲12国向中国开放了,许多南非国家也向中国敞开了旅游之门,我们的来来去去更方便了,选择也多了。在这个时候,这套书的问世,似乎是让我们开始慎重地思考旅游,思考生活,我们要的是什么?
一本书有了观点和态度就是一本好书,然而观点和态度是明明白白地写在纸上的,而是隐藏在字里行间,读的时候轻松,读完回味隽永,读了就拥有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找到了心灵的归属。
熊丙奇《大学有问题》
《大学有问题》是一本全面展示现今中国大学教师、学生生存状态,揭示中国大学教学、科研问题与弊端的书。作者熊丙奇是上海一高校的副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为此书作序。
熊丙奇说,之所以写这本书,是想全面系统地反映国内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之前还没有一本书专门进行这方面的系统阐述。
据了解,业内人士对此书的评价是--第一本全面展示中国高等教育尴尬现状的书、第一本唤起莘莘学子反省自身所处教育生态环境的书、第一本满足社会民众高等教育知情权的书、第一本真实地讲述我们距离世界一流大学究竟有多远的书。
此书向读者展示的中国大学所存在的问题很具体,令人深思和反省:从大学生到硕士生、博士生一路应试,对外语、电脑的盲目崇拜,高考录取的区际不公,可谓"考、考、考,中国大学的法宝";在纸上测试的品德,在嘴上说说的创新;教授不成教授,教授不教书;院士头衔的追逐;"逼良为娼"的学术抄袭,各种论文的求量不求质,高校中很少有人讲真话;变味的科技成果鉴定;官学不分的高校行政级别,高校领导的非民主任命,校处领导的官味十足,权力不受制衡,人治重于规制,校规高于国法;高校对于大学生们男欢女爱的竭力围堵,高校性教育的贫乏;高校招生扩招的负效应,研究生生源质量的下降;高校的"世界一流"情结,甚至定出了17年赶超的时间表;高校自主权的缺失,连专业课程都没有决定权;民办大学的种种尴尬与受歧视;校办企业的弊端,教师仍是单位人,等等。可谓中国大学问题之集成。
作者熊丙奇说:"没有对大学的希望,就不可能有这本书的写作。写这本书的目的,不是曝光,不是存心与大学过不去,而是说出大家想说的话,说出大家对大学的无奈。我觉得现在关心大学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这实在是一件好事。套用一句俗话,大学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问题的冷漠。去年北京大学抛出了改革的方案,有多少人关心,一所学校的改革能引起如此关注,这正是大学发展的希望所在。我想,有可以借鉴的国外成功大学的经验,有如此众多关心教育发展的人士,我国大学建立起健康的运行体制,解决本书所描述的问题的时间也就不再遥远。"
现在,有像《大学有问题》这样的书来关注、讨论教育的问题,是一件好事。但是,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者的事,不仅仅是孩子和家长的事。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关注。真正优秀的人通常不是因为他们拥有不同的教育体制,而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不同。
至少我们可以读一读眼前这本书,让我们不再对教育的问题冷眼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