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上个世纪中叶,以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为代表,形成了一次中国民族交响乐创作与表演的高峰期,这两部作品不仅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国家和人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为西方管弦乐的本土化做出了杰出贡献,当时众多的中国老百姓正是通过这两部作品了解并热爱小提琴和钢琴艺术的。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第一有人物,第二有情节,第三有丰
富的越剧音乐为基础,这三种因素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一部符合中国老百姓审美趣味和习惯的“音乐故事”而深受欢迎。而钢琴协奏曲《黄河》是从《黄河大合唱》脱胎而来的,由于老百姓对《黄河大合唱》的耳熟能详,使他们对并不熟悉的钢琴与交响乐队所演奏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产生了特殊的亲近感和亲切感。
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这种采用已有主题进行二度创作的方式,是许多创作方式中的一种,并且不断地被许多古今中外的音乐大师所采用,如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中的《念故乡》,普契尼《图兰多》中的《茉莉花》,马思聪《思乡曲》中的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等,数不胜数。
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和钢琴协奏曲《长江》也试图学习和借鉴这种创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作曲技术和表现方式使其更具有时代感。小提琴协奏曲《刘三姐》有人物、有情节、有广西优美的民间音乐,并有“百年合好”的爱情结局,更符合中国老百姓“听故事”的审美习惯和当今盛世昂扬向上的时代特征。而钢琴协奏曲《长江》中采用了《我住长江头》《嘉陵江上》《川江号子》《我的祖国》等著名歌曲的音乐元素,更容易引起老百姓发自心灵的共鸣。
为老百姓提供他们听得懂的交响乐是我们的追求;让中国的交响乐创作“百花齐放”是我们的理想,创作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新音乐是我们的责任。
我们期待着大家对这两部作品的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做出进一步地修改,力争使这两部作品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新音乐的经典之作,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郁钧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