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POP劲爆 >正文
述评:谁是演出市场的幕后推手?(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3月22日20:42 北京青年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每年在北京这样的超级城市有多少场次的演出?文化管理部门给出的数字是5位数,首位数字是2。明年,可能就是3了,而整个文化产业产值据说将达到6000亿人民币。

  有这么多吗?羡慕着同样是超级城市的纽约、东京丰富的文化生活的人们不禁要问。

  问题的潜台词就是这么多的演出演的都是什么?什么时候演的?在哪儿演的?谁主办的?宣传了吗?有人看吗?

  请原谅问题的喋喋不休。有些问题在一些人眼里似乎是宜粗不宜细的;因为,它禁不起考问。

  场地是纳税人建造的,文化团体由纳税人供养,但大多数的纳税人却除了从报纸上看到少量的演出消息,几乎跟演出绝缘。

  另一方面,演出商总在慨叹市场那么小,那么有限,那么“稳定”,那么不够,为什么需要那么多手续?为什么都在等赠票?

  不批评谁让演出市场如此无法评说了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今天的“演出”“市场”多么初级,多么原始,多么值得分析却又无从着手。

  还是说点有益于此的经验吧。

  有论者提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亦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王业群处长)。那么演艺事业无疑是城市灵魂的点睛之笔,核心中的核心。具有如此地位的演出,需要特殊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

  香港的艺术团体可能是全世界最幸福的——70%的资金来自于政府资助。这个数字尽管在今明两年会降到50%,还是让其他地方的艺术团体艳羡不已。有了钱,就有了集中精力创作的可能,有了动脑筋普及教育推广市场的可能,受益的是全社会。也因此,香港大部分的文化场地的使用率都在90%以上,许多日子供不应求。

  给不了这么多钱也没关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建成到明年才满10年,已经成为上海话剧艺术真正的“中心”。剧场从无到有,话剧市场也几乎从无到有,正是上级主管单位的特殊政策,让穷困的文化管理者挺胸抬头。6倍于原规划的容积率建成的商品房筹到了建造剧场需要的资金,而两座可长期出租的洋楼则担负剧场的管理和维护成本。

  去年十个月,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票房是800万人民币,观众人次12.3万,比前年增长57%。全年演出349场,上座率达到92.88%。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缘由,表面看是钱的问题,深层次是观念造成的。1 2

  比如,艺术院团的职能是否应该划分?普及的、公益的和商业的、赢利的,是否应该有所区分?或者,每个团体的创作比例应该有所界定。

  再比如,商业机构的营运文化与艺术赞助有何关联。北京国际音乐节和中国爱乐乐团的双料艺术总监,同时也是爱乐首席指挥的余隆就认为,二者应该区别对待。但在初级阶段的今天,在许多大老板尚不知首都剧场大门朝向的今天,在许多艺术团体饿得眼睛发绿有奶便是娘的今天,我倒是希望艺术团体和场地管理者能够有意识地做好形象包装,开屏以求商业机构的青睐。

  管理的科学主要是指艺术行政人员的培养迫在眉睫。曾任香港文化署署长、影视及娱乐事务处处长,现任香港艺术发展局主席的陈达文先生认为:艺术行政人员是艺术家和社会的桥梁,除要处理日常的运作外,亦要透过宣扬企业公民理念和推广艺术的社会效应等工作上,获取各界的支持。

  有了这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演出市场才可能走向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

  我希望可以有一天,在街上流动的人中,大多数是去赶赴一场话剧,一场音乐会。他们衣着光鲜,举止得体,谈吐斯文。他们不开车,不带手机。他们懂得享受这人生片刻的宁静与欢愉。我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作者:王毅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首届网络通俗歌手大赛
庆祝三星YEPP新品上市 LG寻宝 好运连连!

评论 | 锦瑟华年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新闻搜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