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The Breeders:《Pod》
我并不是说它一定会让你想起你的上一个女友。我主要是喜欢他们对歌曲结构的处理,那完全是独一无二的,很氛围化。我觉得Kim(注:乐队成员)应该多给Pixies写歌,Pixies最好的歌是“Gigantic”,那就是Kim写的。
我欣赏她们的态度,她们是坚强的女人,但她们又不会刻意强调这点,她们的态度里没有强制性的东西,你同时可以感觉到她们对男性的爱。
The Pixies:《Surfer Rosa》
所有评论提及《Surfer Rosa》都会说:嗯,制作水准很高啊。我同意。但歌曲本身的水准太高了,就算是制作很烂也无所谓。这张唱片改变了我的态度,我终于承认,虽然多年来都为朋克而着迷,但其他风格的音乐我也喜欢。他们的音乐令我想起我自己一直想做的东西,而事实上,八九年前,我还没开始玩朋克的时候,玩的正是这些东西。我刚开始写歌的时候,风格基本上是朋克+披头士,但后来我不那么干了,转而开始模仿Black Flag。
Leadbelly:《Last Sessions》
Leadbelly是二十世纪初期的一个穷苦黑人音乐家,曾因为打老婆、抢劫、斗殴、走私烈酒数次入狱。在狱中他开始玩吉他,他歌唱得棒极了,连监狱长都被他打动,将他释放。很可惜,他大部分唱片未能捕捉到他的神韵,只有最后这些录音除外。这是一个在他生命后期一直跟随着他的人,某晚在一间旅馆里用一台两轨机录的,就是牛逼。
我希望自己的歌也能同样地诚恳,这是我奋斗的目标。他可以说是最早的朋克,因为他是非常坚强的一个人。
The Vaselines:《Dying For It》
尤金和法朗西斯(注:两人皆为乐队成员)的关系很酷。我觉得一对夫妻在一起生活并且能写些美好的歌曲是件了不起的事。我和柯妮能这样吗?当然可以。我们在音乐上是兼容的,我们的想法和感觉都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写出好音乐。
Young Marble Giants:
《Colossal Youth》
这是令你放松的音乐,完全氛围化。悦耳、令人愉快,鼓机的音色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好听的。有一阵子我简直都爱上那个主唱了,有谁不是呢?
这张专辑我最早是在电台里听的,那是在《漂白》推出前一年,那时我主要是在画画,搞些美术。现在我也在搞,现在我画油画了,因为那成本我能付得起。我很喜欢戈雅(Goya),我也常用娃娃做素材,我倒不是故意要让它们看上去那么阴森可怕,但往往最后它们就会变成那个样子。
The Wipers:《Is This Real?》
The Wipers是波特兰的一个朋克乐队,1970年代晚期成立的,发行了四张还是五张专辑。前两张是真正的经典,他们影响了Melvins以及所有其他的朋克乐队。这也是一支我一直在学习的乐队。Greg Sage是个浪漫、安静、充满灵性的家伙,没什么好说的,1977年他们就在波特兰启动了日后西雅图式的朋克摇滚。
Shonen Knife:《Burning Farm》
这盘磁带我天天听,听了一周后,终于忍不住哭了。它对我就有那么大的感染力!我简直无法相信三个来自(与我们)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写出这么好的歌,因为以前我听过的日本音乐里,完全没有我喜欢的。
她们的一切都是那么惹人喜爱,不,她们不会“可爱过头”,那是其魅力的一部分。她们的魅力与恋童癖有关系吗?我认为在整个日本文化中都有恋童的因素,大部分成年女性的穿着打扮都像小女孩,这很古怪。
The Sex Pistols:
《Never Mind the Bollocks》
他们比The Clash重要一百万倍,两者都是重要的朋克乐队,但The Clash一直都是在拙劣地模仿“滚石”,他们的音乐很糟糕。Sex Pistols专辑的制作是我听过的摇滚唱片里最好的,拳拳到肉。Sex Pistols获得的那些高调报道都是名副其实,对于Johnny Rotten(注:Sex Pistols成员)我是很有共鸣的,他是个很敏感的人。
人们称我们为“九十年代的Sex Pistols”,我只在一点上能够同意这个说法:这两支乐队的音乐都非常自然,非常真诚。但要说到影响力的话,绝对不一样!我们并没有像他们那样创造出一种原创的声音,我们可以说是不妥协,但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Jad Fair:《Great Expectations》
我在商场里逛的时候喜欢戴上耳机听Jad Fair和Half Japanese的唱片,商场是美国文化的心脏。我想,如果当时我周围的人们都能听到这音乐的话,他们就会融化,会不知所措,会从墙上被弹到地上,上气不接下气。于是我就把音量开到巨大,骗自己说这音乐是从商场的音响中传出的。
The Shaggs:《First Album》
一支女子姐妹乐队,她们的叔叔扮演着经理人那样的角色。我听过她们一首现场,好像是首Carpenters的歌吧,背景的嘶吼盖过了音乐。又是一支典型的K旗下的乐队(注:K为唱片厂牌)。(采访:《NME》编译:李如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