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曲家谷建芬面对歌坛怪现象有话要说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3月02日14:39 天津日报
本报北京电: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近日毫不客气地指出:如今歌手中有几大“异类”:一为所谓“盒带歌手”,一旦有了几首“成名作”,就开始带着一盒歌带满天飞,到全国各地上晚会、赶场子,观众听到的,大多是“假唱”;二为所谓“录音棚歌手”,嗓子本来就不行,一首歌从头到尾都唱好也难,但没关系,有录音切割技术帮忙,唱段可以一小节一小节地“粘”起来;三是“捧红歌手”,圈内谓之“不是你能不能红,而是老板要你红,你准红”;四是动辄自称“创作歌手”者,歌还没有唱顺溜,便急切地将一些个人的小感觉、小噱头拿捏成曲,在台上嘶声喊叫,观众一头雾水,自己却陶醉不已……
一些专家认为,与多年前满足于小打小闹相比,内地歌坛的商业操作、包装意识、技术手段都有了长足进步,歌坛明星出笼的渠道和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不过,再漂亮的外包装、再热闹的炒作都离不开一个基础——歌手本身是不是具有不凡的演唱实力。80年代初著名歌唱家朱逢博在沪录制《那就是我》时,因录音技术落后,无分轨录制设备,要求歌手和乐队必须一次完成。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那就是我》一气呵成,录完后很多乐手都被她的歌声感动得掉下热泪。反观时下歌坛,真正具备这种实力的歌手又能数得出几位!一些“泡沫歌星”不断被“制造”出来,音像成品甚至成了某些歌手粉饰缺陷的“面具”。
对此,谷建芬等指出,除了唱片、盒带和荧屏,舞台永远是歌手“含金量”的真正试金石。国外乐坛许多高手的现场演唱并没有伴舞之类的包装,但效果一点都不逊色于唱片,就因为歌手的音色、音乐感觉、与乐队的衔接、舞台控制力在其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如果让我们那些习惯了通过摄像机等“遮丑”的歌手们上台露“真容”,真不知会发生什么。(谢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