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 从《走向共和》中压抑的光绪到《记忆的证明》中抗争的劳工再到《大清风云》飞扬跋扈的多尔衮胞弟,角色反差三级跳,张黎杨阳张娩婷等名导慧眼看中其可塑性;
● 《记忆的证明》中演二战末期衣不蔽体的中国劳工,连内裤都得是剧组戏装;
● 《记忆的证明》钻山洞,光脚走山路,在水池连泡数天,堪称拍戏“铁人三项”;整整一年拍摄夜戏,杀青后连倒一个月时差;
● 曾以毕业大戏《青春禁忌游戏》引起广泛关注和强烈争议;
●后以23岁年龄挑战《军人机密》40岁军官;
【《记忆的证明》】
日前在中央一套黄金时间开播的杨阳导演作品《记忆的证明》,由过去时与现在时两部分穿插交织而成,过去时部分的故事线索是以二战末期,千余名中国劳工和战俘被胁迫到日本修建军事基地为背景,凸现中华儿女面对外敌入侵和民族压迫所表现出的反抗精神。现在时部分通过对历史事件艰难的追忆求证的过程,从中日两国当代人的角度观察和反思沉痛的历史。
拍摄于三年前的《记忆的证明》起用了很多当时的新人,其中包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9级本科班学生李光洁。他饰演的是“过去时部分”最后一个死去的中国劳工。
现在回想起来,李光洁笑说《记忆的证明》堪称演员“铁人三项”——长期钻山洞、光脚走山路、冷天泡水池:
剧组在夏天拍的是山洞里的戏,山洞里潮湿阴冷,工作人员需要穿军大衣御寒,但是剧中的“劳工”们可没有这个福气,根据剧情需要“劳工”穿的都是衣不蔽体的破布破衣,每次开工之前服装师还要在“劳工装”上踩两脚撒点土,因为实在太破了,别提什么饱暖内衣,演员甚至不能穿自己的内裤,以避免穿帮;
“劳工”李光洁还有不少走山路的戏,都是光脚完成的,脚经常被荆棘或石头划出血痕;
到了10月份剧组转战到海边,在游泳池里拍摄劳工在海上抗争的重场戏,袭人寒意中本该是扭打成一团的“敌我双方”,在水下都手拉着手,要不然就会因浮力而蹿出水面,李光洁等人可是足足在水里泡了一天,出来之后手脚的皮肤都皱得不像样子了。这也激发了年轻的李光洁的“斗志”,他后来说,我当时就是要看看我能扛到什么程度!
因为整整一年没怎么见着太阳,不是拍山洞里的戏就是夜戏,《记忆的证明》杀青之后,李光洁在家整整倒了一个月的时差,那一个月,一到晚上两眼就放光,只好把一些本该丢到洗衣机里的衣服挑出来手洗,听听音乐,看看影碟,找朋友聊聊天,这才慢慢缓过来。“拍过这个戏之后,再拍别的,都觉得轻松多了。”李光洁说。
【青春的游戏】
1981年生,身高1.83米的李光洁,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9级本科班毕业,他的毕业大戏就是当时在京城引起轰动和争议的《青春禁忌游戏》。
该剧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前苏联一经上演就引起了巨大反响,由于其对社会问题深刻的揭示,一度遭禁。近十几年里,它几乎演遍欧洲各国和美、加舞台。
剧情是四名年轻的学生试图得到老师保管的存放试卷的保险柜钥匙,用以掉换他们失败的考试试卷……一场残酷的“游戏”开始了。在瘦弱、善良、孤独的女教师叶连娜理想主义的情操与孩子们的现实、残酷、冷漠之间,上演了一场以死亡为结局的较量。
李光洁扮演的就是这场残酷游戏的始作俑者,一个一开始仅仅把“偷考卷”看成打破无聊、玩味人性的游戏的富家子弟瓦洛佳,他要钥匙,他用尽所有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是因为他的个性,只要想要就必须得到。在剧的前半段,都是其他三个同学在躁动,而他却非常轻松以近乎沉默的微妙控制影响众人,到剧情后半段,瓦洛佳的情绪开始失控,他开始为了得到考卷而不择手段,李光洁得到导演查明哲、王丽娜的“特许”,在台上自由发挥,剧中也有导演刻意安排的震撼效果——“瓦洛佳”李光洁在台上要轻松的甩脱长裤,只余内裤,导演说这要是在国外肯定是需要全裸的。为了能把动作作得尽可能的潇洒而不猥琐,李光洁还亲自动手把裤脚加宽了呢。
直到现在,他还是庆幸遇到了一个好本子,剧作家“哪儿疼就往哪儿扎,把大家常见但不愿谈的问题拎出来”,他也庆幸能与查明哲导演合作,查的严谨使得“作为演员能在他的指导下排戏,会发现自身的许多优点和缺点,对成长非常有利。”
【年龄的苦恼】
18岁的毕业生李光洁最大的苦恼是角色瓦洛佳智商过高,很多行为都大于其生理年龄。但看过一些资料,发现国外孩子比中国孩子成熟,瓦洛佳的家庭背景也使他处世方法和思维逻辑“超龄”,于是李光洁便能把他的行为合理化了。
从小李光洁就喜欢跟大一点的孩子玩,上了大学,中戏99班是个小班,人少,作业量就大,老师追得很紧,不交作业就是不行,在后边“拿着鞭子抽你的惰性”,特有利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不知道是不是锤炼使得李光洁加快了成熟的脚步,如今他的眉眼里流露的是一种思索的光泽。《青春禁忌游戏》之后,李光洁被导演张黎选中在《走向共和》扮演光绪,一个因为被慈禧压制太久,有了“权力不用过期作废”的急躁,严重缺乏政治经验的皇帝,李光洁在专门看了一些关于“光绪”的书籍之后,推测光绪的性格,应该是最初很有主见和热情,所以会为振兴王朝而变法,只是他提出的观点一次次被慈禧否定,慢慢使他变得很不自信。 这种读解,正符合当初张黎找他演光绪的原因:“文弱外表下的力度”,也使得李鸿章袁世凯光绪成为媒体推崇的“《走向共和》必看的老中青三个男人”。
而这个立住了的光绪形象,又成为张黎导演第二次找李光洁合作《军人机密》、张娩婷导演找李光洁演《大清风云》中多尔衮弟弟的原因,而且,两个角色都和李光洁本人、和他塑造的光绪角色反差极大。
《军人机密》目前在外地省台播出取得了收视佳绩,剧中李光洁出演贺怡生———一位具有现代观念的年轻海军少将,要从17岁一直演到45岁。这再次让李光洁感到了“年龄的苦恼”,23岁的他演17岁不成问题,但是要演比自己年龄大一倍的45岁,怎么着都心虚,但是张黎导演就是认准了他能行,于是李光洁到北海舰队和战士们一起训练、生活,以完成从文弱皇帝到矫健将军的角色转变。
之后,在《大清风云》剧组,李光洁再次“蜕变”,组里有不少在《走向共和》时期认识的工作人员,他们看到原本沉静寡言的“光绪”,在现场变得特别闹特别跳脱还有点坏坏的笑容,大家都有点傻了,直问:你怎么变得这么闹腾啊?李光洁透露玄机:还是为了贴近角色,“光绪”时期在片场的压抑情绪和“多尔衮胞弟”在片场的飞扬跋扈,都是源于一个道理——让自己更象这个人物!
【巨大的幸运】
在介绍李光洁的文章里,曾这样写道:“李光洁有着偶像的外形,但他却并不急于走上偶像之路,而是非常高兴能投身在《走向共和》这样的正剧中。他知道这不是塑造偶像的地方,但是他不想让自己只是一个收视率高而却没多大内涵的商业电视剧所造就出来的商品。”
也许李光洁真的要感谢《走向共和》这部戏——给了他一个扎实的基础,接戏他还是中戏大二的学生,戏拍完了,他也毕业了,剧组就是研究生进修,给了他展示自我的机会。那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李光洁的脑子里没有局限,没有过多原来别人塑造过的原型需要去区别和参照,他甚至发掘出光绪做事认真,写一手好字,喜欢修钟,“是个很会生活的人”这一侧面,依据人物性格的合理推测,也是他能把这个人物塑造成功的一个最大优势。
之后的演艺之路,随着经验的增多,李光洁在表演上考虑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对于他来说,每诠释一个新的人物都像是上一次“瑜伽”课:依赖着角色这一载体,调动释放相关的情绪体验,抑制或隐藏某些元素,张扬或放大另一些元素,把自身平常所不能达到的“动作”做到自己的极致。而后,是新一轮的循环:慢慢放松慢慢抛弃上一个角色的记忆和痕迹,整理自己的内在,直到新的角色进入自己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