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赤壁》:仍是一般大片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18:44 北京晚报
观感 仍是一般大片 《赤壁》(上)终于亮相,这部吴宇森大片从一开始似乎就处于一种诸事不顺的状态,从投资方频变到演员不到位,从一部电影改为上下集,到拍摄中频频出事,如果看过首映之后,再联想一下之前的事,至少可以认为,从一开始到上映,吴宇森都未能有足够的控制力。这里既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电影创作上的。 《赤壁》(上)一开始就是长坂坡之战,至少这一部分缺少起码的光彩,尤其是武打场面上没有亮点。《赤壁》似乎拍不好马战,一上来,赵云、关羽就是步将,一个没有赤兔马的关羽的确令人失望,像《赤壁》这样的大片,战争场面与打斗设计应是最大的看点。而在这方面吴宇森没有什么新意,为了拍出一些真实战争的场面,牺牲了一些武打片中的灵动与想像力,但也并没有带来新的纯军队战斗的精彩,众多《三国演义》中的大将在《赤壁》中缺少神韵。在《赤壁》中,吴宇森没有设计出类似于《指环王》、《斯巴达勇士》那样的极度风格化的战争视觉场面,就算最后一场八卦战还有些意思,整体上的确没什么新鲜的、抢眼的风格,一贯有吴宇森暴力美学之称的导演在最能发挥其特长的地方哑火了。 除了武戏,文戏也是《三国演义》中赤壁大战中一段的亮点,在文戏上《赤壁》(上)要好很多。特别是孙权的塑造很不错,周瑜成为主角,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关系也由内斗转为惺惺相惜。《赤壁》(上)在塑造三位26岁左右的孙权、周瑜、诸葛亮上有亮点,而刘备、曹操、关羽、张飞、赵云、鲁肃都是脸谱化的。《赤壁》没有严格按《三国演义》拍,这是一种很好的处理名著的方法,比国内电视剧“尊重名著”的机械要好很多。但有得也有失,新设计的一些戏,不少既可笑又画蛇添足,周瑜与诸葛亮通过抚琴达到心理沟通一段很不错,但诸葛亮为小乔的马接生以及周瑜、小乔的床戏就很可笑,特别是《色·戒》之后。从《英雄》“为了和平”之后,国产古装大片的台词笑场已成常规,在《赤壁》(上)中笑场之多也超过了其他大片。半文半白,半古半今,自认精辟、绝妙,实则突兀、可笑的台词已经成为一种无奈的“作料”。 《赤壁》全片据说耗资5亿人民币,但效果上并没有超越之前的国产古装大片。依旧是依靠电脑制作大场面,依旧是依靠一些大明星,表面上气势宏大,实质上仍脱不了内容的苍白无力。《赤壁》(上)仍然是缺乏电影之魂、之筋的一部平庸大片,就如同一位观众所说,看了两个小时,什么都没有进展就完了。也许,吴宇森把全部精华都留给《赤壁》(下)了。本报记者 戴方 D073 慢不见得是败笔 和《无极》(blog)(blog)、《黄金甲(blog)(blog)》这些过往的亿万国产大片相比,《赤壁》在节奏上给人感觉明显偏慢。熟悉三国故事的中国观众恨不得一上来就看“草船借箭”,可经过2小时15分钟,影片最末尾,周瑜用火点燃了布阵沙盘上的战船,大屏幕打出四个字“下回分解”。原来《赤壁》上部只是在铺陈所有的人物关系。 在好莱坞历练过的吴宇森此番用意可能是考虑外国观众的接受,希望完全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任何一个观众也能看懂三国故事,毕竟巨额投资仅靠中国市场远不能收回成本。以往,《卧虎藏龙》后的国产大片追求好莱坞效率,结果故事讲得中国人觉得弱智,外国人却还看不明白。进而反观《赤壁》,它的慢倒不见得是败笔。 慢不是拖沓,也讲究方法。《赤壁》的慢给导演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铺陈人物、抒发情怀,也给观众留出思考的片刻闲暇,不光应接不暇的掠过银幕抛来的信息。这倒有些文艺片的气质。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精心安排的,然后经由几个小细节顺其自然地描出他们各自的个性。这样,即使一出场形象上不被观众认同的人物,也逐渐被接受。比如,诸葛亮是《赤壁》里的年轻人,爱说冷笑话,表情也活泼。周瑜初次见他问,“天这么冷,你为何还扇扇子?”诸葛亮答:“我习惯让自己保持冷静。”后面的情节里,他帮小乔的马接生,养鸽子,玩乌龟,举止诙谐,却在貌似不经意间步步为营。这比直接给诸葛亮个“无所不通、高深莫测”的评价更有亲切感。
【赤壁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