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赤壁》:慢不见得是败笔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18:44 北京晚报
和《无极》(blog)(blog)、《黄金甲(blog)(blog)》这些过往的亿万国产大片相比,《赤壁》在节奏上给人感觉明显偏慢。熟悉三国故事的中国观众恨不得一上来就看“草船借箭”,可经过2小时15分钟,影片最末尾,周瑜用火点燃了布阵沙盘上的战船,大屏幕打出四个字“下回分解”。原来《赤壁》上部只是在铺陈所有的人物关系。 在好莱坞历练过的吴宇森此番用意可能是考虑外国观众的接受,希望完全不了解中国历史的任何一个观众也能看懂三国故事,毕竟巨额投资仅靠中国市场远不能收回成本。以往,《卧虎藏龙》后的国产大片追求好莱坞效率,结果故事讲得中国人觉得弱智,外国人却还看不明白。进而反观《赤壁》,它的慢倒不见得是败笔。 慢不是拖沓,也讲究方法。《赤壁》的慢给导演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铺陈人物、抒发情怀,也给观众留出思考的片刻闲暇,不光应接不暇的掠过银幕抛来的信息。这倒有些文艺片的气质。每个人物的出场都是精心安排的,然后经由几个小细节顺其自然地描出他们各自的个性。这样,即使一出场形象上不被观众认同的人物,也逐渐被接受。比如,诸葛亮是《赤壁》里的年轻人,爱说冷笑话,表情也活泼。周瑜初次见他问,“天这么冷,你为何还扇扇子?”诸葛亮答:“我习惯让自己保持冷静。”后面的情节里,他帮小乔的马接生,养鸽子,玩乌龟,举止诙谐,却在貌似不经意间步步为营。这比直接给诸葛亮个“无所不通、高深莫测”的评价更有亲切感。 《赤壁》上部里的重头戏是孙刘联盟凭借八卦阵第一仗战胜曹操。一提八卦阵,中国人的脑子里肯定马上就有了个八卦图,但要让一个外国人也能明白,就需要想点办法。《赤壁》就由一只乌龟壳上的图案象形地引出八卦阵法,这段场面恢宏的战争戏长达半小时之久,从各角度详细地展示了八卦阵的精妙变化,克敌方法。从乌龟到八卦是一种解释,相信外国人光看画面也一定能明白中国古人兵术之妙了。 电影散场后,有观众给《赤壁》的评价是传统手法讲故事,无有大惊喜和亦没太反感。如果,吴宇森的《赤壁》可以令中国人觉得没丢下传统,又能让美国人看得懂,这已经是一种莫大的成功了。要想在北美票房上斩获,中国电影必须把自己的文化清晰地表达,而文化上沟通与传递,光靠语言是不够的,需要花些心思,做些取舍。本报记者 金力维
【赤壁吧】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