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9:44  人民网

    作者:汪方华

  2007年,香港回归已经整整10年,作为香港最重要产业之一的电影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长江七号(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内地票房达2.02亿元人民币,创下票房新高;几乎囊括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投名状(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blog)内地票房也高达1.92亿,此外,引人关注的票房成绩还有:《功夫之王》1.85亿,《门徒》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0.65亿,《伤城》0.6亿,《见龙卸甲》0.6亿,《江山美人》0.43亿,《铁三角》0.3亿,蓝莓之夜(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0.27亿……港产合拍片占据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大半份额。而近期热映的赤壁(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票房也已经超过2.6亿元人民币。

  香港电影破局重生

  香港电影业这样繁盛的场面超乎想象,也就在前几年,香港电影还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是市场不振,从2000年开始,香港本埠票房收入在8-9亿间徘徊,港产片份额只占到香港本地的15%-25%左右,相比于同期内地票房高达35%的年增长率,国产片占50%以上份额的喜人局面,香港电影市场的萎缩令众多电影人忧心忡忡。其二,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停办风波,充分说明了香港电影人的(听歌)心不足。至今已举办了27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在亚洲的影响首屈一指,影帝、影后如梁朝伟(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 听歌)刘德华(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 听歌)黄秋生(听歌)刘青云黎明(听歌)张曼玉等都为观众所熟知,每一次颁奖晚会都是电影人和观众狂欢的节日。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在华语观众中影响巨大的电影节2005年竟然因为亏损陷入停办危机。后幸而得到各方援手勉强支撑下去,但也是风波不断。其三,产业人才流失、后继乏力,演员青黄不接。依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成名的影星在银幕上担纲主角,现状令电影界焦虑。同时制作资金严重不足,香港电影总会会长吴思远先生近几年一直往来于内地和香港之间,寻求内地资金对香港电影的支持。2007年的香港电影终于从这种种困难中挣脱出来,并且创下一个新的产业高潮,令人兴奋、感慨,也有许多因素值得研究。

  融入内地巨大电影市场

  观众是电影业兴衰的首要因素,对于曾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来说,广阔的华人市场是其产业成功的保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票房的95%来自于香港外的电影市场。对于充满诱惑的内地市场,90年代,相比环球、华纳兄弟、梦工场、迪斯尼、二十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等影业大鳄的巨大投入,香港电影业没有抓住历史性的机遇。由于港英政府对香港经济的“釜底抽薪”以及诸多历史原因,香港电影业呈现出整体萧条,吴宇森林岭东徐克刘伟强(blog)等中坚力量纷纷离开香港去好莱坞发展。一方面,是好莱坞电影公司积极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众明星纷纷来内地参加全球首映式,大片纷纷在内地取景拍摄,参与建立院线,投资影院;另一方面是香港电影在内地的影响式微,宣传不足,投入不够,创作调整不到位,两地的合作也缺乏默契。直到新世纪王家卫杜琪峰王晶(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周星驰(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等导演在内地取得令人羡慕的票房成绩,才吸引了那些在好莱坞水土不服的导演们将事业重心落在内地,纷纷北上与内地制片厂合作,从而开始了香港电影艰辛的复苏之旅。

  内地的电影市场近几年一直呈现高速发展的势头,电影总票房从2003年的9.5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的33.27亿元人民币,影院和银幕数量也在不断增长。新世纪以来进入内地市场的港产片,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也在不断提高。2003年港产合拍片的内地票房还是区区2亿,2004年即提高到5.2亿,2005年超过6亿,2006年接近10亿,2007年达到惊人的15亿。从单片票房成绩来看,2003年代表港片最高水准的无间道(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三部曲的内地票房还仅有0.6亿,到了2007年,《长江七号》却创下了2.02亿的票房新高。通过不断地适应内地观众,在题材和表现方式方面更多考虑内地观众的审美趣味,香港电影终于在回归十年这个标志性的年份重现辉煌。

  得到更大的创作空间

  “九七回归”之后,香港电影的创作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电影人有了更大的创作空间。港英当局时期,电影人很少能触及民生,大多抱着不谈现实、少关民生、不碰政治的态度。体现在拍摄中,疯狂喜剧、闹剧,黑帮片、警匪片、武侠片、动作片、古装片、僵尸片、鬼片等脱离现实的商业片类型盛行。

  新世纪,表面上看是内地巨大的电影市场和香港电影自身的深厚传统促成了香港电影的恢复与繁荣,但实质的因素却是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人有了一个更加自由的创作环境,真正做到反映香港现实,表达香港人的生活体验与现实情感。1997年的《香港制造》,1999年的喜剧之王(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001年的《麦兜故事(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003年的大块头有大智慧(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004年的《功夫》新警察故事(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江湖》,2005年的头文字D(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如果·爱》,2006年的《伊莎贝拉》,2007年的《老港正传》(blog),这些影片都以自觉的香港意识和对香港人的生存状态、精神风貌的真实表现,赢得了两地观众的认同,尤其是动画片《麦兜故事》,以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表达了对香港的致敬之情,是继1973年表现港人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的电视剧《狮子山下》之后,最能代表香港人逆境自强精神的艺术作品。

  在进入内地市场后,港产片明显地淡化了鬼怪片、僵尸片、疯狂喜剧等比较“无厘头”的类型,在传统警匪片、武侠片的类型基础上,渗透进更多的内地元素,包括具体生活场景、人情世故,影片的情感倾向也更为严肃,也少有血腥、恐怖的画面,这在《无间道》、《门徒》、《铁三角》等的演变过程中袒露无遗。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香港电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