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4日09:44  人民网

  从传统中汲取养分

  香港电影一直与内地电影息息相关。1913年,黎民伟在香港拍摄的《庄子试妻》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李翰祥导演为代表的历史剧和80年代的类型电影,开辟了香港电影自己的道路,形成了善于讲一个传奇故事,善恶对比鲜明,重煽情,明星出演的电影传统,并且培养了众多的电影专业人才,如商业片导演吴宇森、王晶、杜琪峰、刘镇伟、刘伟强、徐克、陈嘉上;文艺片导演严浩、陈可辛关锦鹏尔冬升(blog)谭家明、王家卫、陈果等。他们的创作吸收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传统的精华,故事精彩、表演自然、具有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拿周星驰的新片《长江七号》来说,这虽然是一部与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影片《E·T》相似的科幻片,但是,无论从情节、人物,还是表达的主题来看,都是一部扎根于香港现实的写实主义力作。影片中父子俩苦中作乐,穷而不丧其志的达观精神,也让观众怀念上世纪30年代的《渔光曲》、《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经典影片的精神气质。

  2007年前后,香港电影明显借鉴了内地的创作经验,集中资源投入到“大片”的制作潮流中,而且很善于从古典小说中汲取养分,而不是像内地的一些著名大片那样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或者情节有明显的生造痕迹。港片如《投名状》、《见龙卸甲》、《画皮》、《赤壁》都能从《水浒传(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三国演义(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聊斋志异》中找到故事的基础,所以很受内地观众青睐。如同李安导演改编自《玉娇龙》的《卧虎藏龙》“圆了一个中国人的千秋武侠梦”,吸引了全世界的华人一样,这些港片也以强烈的剧情冲突、壮观的场面、众多明星的参演以及观众熟知的历史典故取得票房的成功。

  内地的资金与政策支持

  香港、台湾与内地日益密切的交流,电影人才的相互流动合作,资金的互补,同样为香港电影的复兴提供了基础。《投名状》中的刘德华、李连杰(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 blog)徐静蕾(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 听歌 blog)金城武(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 听歌);《赤壁》中的吴宇森、梁朝伟、林志玲(人民网:香港电影的内地中兴(2) blog)张丰毅赵薇(听歌)张震胡军可以说是集中了香港、台湾与内地的顶尖人才。周星驰的《功夫》、徐克的《七剑》、吴宇森的《赤壁》也全在内地取景拍摄,大量的演职人员来自内地电影制片厂,而且票房的得失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也系于内地市场。内地也对香港电影业提供了一贯的支持。2004年签定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本来没有涉及电影业的条款,但在香港电影人的要求下增设了许多促进香港电影业的条款,包括港片在内地享受“国民待遇”,可以从内地融资,香港资本可以控股内地影院等。在电影新人的培养方面,两地的合作也很紧密。香港演员刘德华首倡发掘新人的“亚洲新星导”计划,得到了内地年轻导演的响应,参与该计划的宁浩导演的《疯狂的石头》(blog)还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正是这样的政策倾斜,甚至直接的资金、人力支持,促进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九七回归”之后,香港导演、演员等纷纷来内地取景拍片,内地的壮丽山水和深厚的电影底蕴让香港电影一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影的局促、单薄,场面变得真实壮观,演员的选择性也多了,情节也更具有生活性,符合世界电影发展的趋势,并产生了众多大片,创下了高票房,繁荣了电影业。内地巨大的市场让香港电影人看到了希望,“北望神州”后的吴宇森、徐克、刘伟强等导演重现了早期的创作活力和激情。内地和香港、台湾集中的大批电影人才,充足的资金,内地电影制片厂制作上的巨大优势,还有对香港电影业更为有利的制度安排以及共同致力于凝聚华人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都传达着一个强烈的信念:香港电影的明天会更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香港电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