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山下的花环》是谢晋另一部风格迥异的作品,拍摄于1984年,聚焦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一群官兵:为救战友牺牲后留下一张染血账单和老母幼子的连长,被感化的高干子弟,因口渴偷食老乡甘蔗而未评上战争英雄的副连长,被“批林批孔”年代生产的臭弹贻误战机致死的军长儿子……至于对影片的感受,只能每个人在电影院里做私人体验,无法从文字中准确传达。
之所以在这个时候提及谢晋的这一部代表作,除了影片本身在当年具有的巨大影响之外,还叠加了今时今日对《集结号》记忆犹新的人群应该不在少数的缘故。谢晋电影回顾展于10月23日在上海十几家影院陆续开始,如果这个时代的我们只配欣赏《集结号》的话,那么就趁此机会去看看当年的前辈们所热血沸腾的《高山下的花环》。
摘录一段谢晋就“《高山下的花环》定位为悲剧”的答记者问:“现在老百姓很讨厌粉饰,讨厌说大话、假话、空话。共产党人应该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这次讨论剧本时,我向张骏祥同志汇报:‘这个戏的样式,我想定为悲剧。’张老说:‘可以嘛。’这样我就打出旗号了……国家很强大的时候,人们还是喜欢看悲剧……悲剧恰恰是给人一种力量,美与丑,崇高与黑暗搏斗是最尖锐、最激烈的……我绝对不会像有些人那种狭隘的想法,悲剧会带来消极因素。”
“现在,我们文艺界有一个现象很可悲,就是常常听到‘某某剧本通过了’、‘某某影片通过了’,把艺术创作的标准仅仅摆在‘通过’的水平,这怎么谈得上攀登艺术高峰呢?”
1996年张骏祥和陈荒煤先后去世,如今,谢晋也走了。这个也曾拍摄了《海港》和《春苗》、但终究以《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和《芙蓉镇》而录下名字的一代导演,继巴金终结一个文学时代之后,把中国电影时代也最终分段。
以后的我们,还能看到的终将是什么呢?
“一个人的美好的心灵,不都是一颗丰腴、完美、鲜丽的蜜果,而往往是伤痕累累、血泪斑斑的苦果。”――以陈荒煤文字做尾,纪念一个时代。作者:《上海电视》商羊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