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漫谈《深圳湾》:自觉运用唯物史观的成功范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9日15:59  新浪娱乐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省委宣传部、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鑫吉泰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广东南方影视节目制作中心和广东电视台等多家单位联合摄制了电视连续剧《深圳湾》,作为一部“献礼片”,它不仅以审美的方式真实地还原了深圳特区改革开放30的变迁史,更对今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是一部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超越的力作。

  电视连续剧《深圳湾》讲述的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特区由落后的农村发展成为东南沿海现代化的商业中心的改革史。该剧围绕对南湾市石岗村赵家“建、设、家、乡”四兄弟各自不同的命运描述,真实再现了改革开放后,深圳农村从包产到户到引进外资再到独资建厂、创建独立的民族品牌等一系列重大变革历程,塑造了赵可设、林笑怡、笑妹、陈二平等思想独立、个性鲜明的改革弄潮儿形象,热情赞颂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真诚讴歌了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转变、社会价值面临重大考验时,人与人之间迸发的真情以及人与家乡、社会之间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深圳湾》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改革开放进行了审慎而科学的艺术诠释,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于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同时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改革开放”的认识的新高度。站在而立之年的结点上,《深圳湾》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艺术地回答了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要厘清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的问题,首先一个不可回避的议题是对于“文革”以及更早的左倾政治路线的反思。电视剧《深圳湾》一开始便交代了“文革”后期社会经济面临全面崩溃、社会文化受到极端损伤的社会大背景,可贵的是这种交代不是粗枝大叶、照本宣科式的交代,而是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紧密相联,细致入微地以个体的遭遇折射出整体与时代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剧中仅仅围绕“逃港”这一条情节链,就串连起若干种不同层面的生存困境。首先是最早逃港的赵家长子赵可建,他在50年代初“反右”斗争开始时逃港,为的是到香港赚钱养活刚出生的四弟,作为一条暗线,剧中没有对赵可建逃港事件的正面描写,但就是这侧面的一笔,便顺带将“文革”的历史渊源和社会经济困难的背景介绍了出来。

  如果说赵可建的逃港更多指向物质层面,那么作为明线的林笑怡逃港则更多地指向精神层面。《深圳湾》的第一集就是围绕一个问题来讲的,那就是林笑怡为什么逃港?剧情从林笑怡的种种遭遇展开,她出身“反动”学术家庭,父母在迫害中“畏罪”自杀,是个“资本家的狗崽子”,她被下放到石岗村后每日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因为身体弱不适应强度大的体力劳动而被批斗,她被嫉妒自己的人用六六六粉弄伤眼睛,还被自己所信任的朋友出卖,这种种遭遇对于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来说是相当残酷的。如果在一般的文艺作品中,这些遭遇很容易变成一种严厉的控诉,但《深圳湾》的创作者很好地把握了批判与宽恕之间的分寸,他们看到了在这些委屈背后,比“讨个公道”更难能可贵的是知识分子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独立理性精神,正如陆游的诗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呈现出的思想高度与审美境界,创作者们在“入乎其内”地描写其“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现实遭遇后,并没有一味盯着淌血的伤口,而是捕捉到林笑怡身上散发的“如故”之“香”,女主人公林笑怡的气质内涵与精神境界卓然而立。这就是所谓的创作“高致”,是只有“出乎其外”才能够达到的思想与审美的双重境界。看到此,已不禁在心中默赞该剧,果然精彩接踵而至。尽管林笑怡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而放弃生命,也没有怨恨那些迫害她的人,支撑她顽强生存下来的是父母留给她的、谁也拿不走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及她内心蛰伏的对真诚爱情的渴望。创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把对林笑怡逃港的描写重点放在了她为什么不想逃上面,而恰恰是这些不想逃的原因最后促使她不得不逃,人物命运的悲剧性就被突显了出来。林笑怡显然不是出于对物质生活的向往主动逃往香港的,相反,无论是她父母的遗言还是她对大队长赵可设的深挚情感,都使她无论怎样委屈都不愿离开祖国。然而当她父母的遗物——一箱伪装成“红宝书”的世界名著——被蛮横查抄时,她不得不将斧头对准自己的喉咙,来保护这些比自己生命更宝贵的“财产”,至此,她已经失去了一切,家庭、亲情、友情、财产、安全、自由、尊严……。尽管如此,当爱慕她的赵可家放她逃港时,她仍有最后一丝留恋,她在暴雨中大胆地向追捕他的赵可设表达爱意,明知不可能,却恳求可设跟她一起逃,当遭到可设拒绝后,她还不忘在临别前许下一定会回来找他的承诺,可见这份感情在她心中是多么难以割舍。接下来的一幕是整个事件的高潮,当林笑怡依依不舍地转身离去时,赵可设在“职责”与感情极端矛盾以致完全丧失理智的情况下,朝林笑怡开了一枪……一个学友提出疑问,说这样的情节岂不是有鼓励偷渡之嫌?我回答说关键在于“事出有因,情有可原”八个字。虽然林笑怡不得不逃之小因仅仅是祖国大陆不得不变之大因的一部分,但它所折射出的是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改革开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贵在以情动人、以理省人,逃港事件也在这种对真情与真理诉求中实现了“去蔽”,透过“偷渡”与“叛国”的表象,呈现出追求人性解放的本质。林笑怡逃港事件是全剧开篇第一集的核心事件,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深圳湾》的第一集非常震撼人心,为全剧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