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两年王朔曾将金庸列为四大俗之首,一时引得众多金庸迷的不满,因为在他们的眼中,金老的作品是雅俗共赏的,怎只一个“俗”字了得?
不过,若将“俗”单纯理解为“受大众欢迎”的话,那么金庸确实可称得上国内无人能及的“大俗”了!不说别的,只要瞧瞧如今荧屏上,改编自金庸武侠小说的电视剧风行一时的热闹局面,便可领略其火热程度了:以前是港台制作的金庸剧统领天下,现在则是内地
的《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火爆播映。再加上《天龙八部》、《连城诀》的拍摄刚刚接近尾声,筹拍《神雕侠侣》的工作便已在运作之中——这股荧屏“金庸”潮,其声势强劲,即便在以后数年内亦无衰竭之迹象。而本已声名远扬的金庸武侠作品,更因被频繁改编成影视剧而进一步家喻户晓。若说普及和受欢迎程度,恐怕也只有“凡有井水处,皆唱柳永词”能与之比拟了。
尽管在大银幕上,改编自金庸小说的武侠电影层出不穷,屡创票房佳绩,但以金庸作品结构之纷繁,人物关系之复杂,情节之起伏跌宕,线索之多条交叉,似乎更适合改编成电视剧。而实际上,改编自金庸小说的武侠剧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便已在香港出现。郑少秋、汪明荃主演的《书剑恩仇录》和《倚天屠龙记》是当时最受欢迎的电视剧集之一,并因此增强了香港无线台对投拍金庸武侠剧的信心。80年代该台推出的《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鹿鼎记》等剧由于制作严谨、编导出色、演员精彩,取得了巨大成功,进而打造了TVB(香港无线)金庸武侠剧的品牌。这其中尤以翁美玲、黄日华主演的《射雕英雄传》最受欢迎,更因在内地播映时导致万人空巷而被奉为经典之作。至于同期台湾跟风拍摄的金庸武侠剧,除了一部孟飞、潘迎紫主演的《神雕侠侣》稍有影响外,其余概不足道。
到得90年代,徐克等人用新奇视觉特技和现代口味包装的《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等“新武侠”电影席卷华人世界。港台电视界也闻风而动,再次掀起重拍金庸剧的热潮。TVB快节奏的连环画风格演绎和台湾制片人杨佩佩的《倚天屠龙记》等剧大刀阔斧的改编、集中于情感的拖遢剧情也都分别赢得了为数不少的忠心Fans。
而在内地,随着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地位不断提升,再加之其作品中蕴藏着的巨大经济价值,终于使得央视于2000年开拍了《笑傲江湖》。之后,内地荧屏的“金庸”热也开始升温…..
然而从早期港台金庸剧的布景道具皆是低成本的偷工减料,到如今内地以真实的山川美景再现武侠奇境的大手笔,20年来金庸武侠剧的发展空间似乎也只能在这方面吞吐了。至于我们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那些经典的人物故事情节,几乎每部都有三四个版本的演绎,这其中固然有手法优劣、境界高下之分,但对于那些“并非铁杆金庸迷”的观众而言,看得太多遍,比较太多次,会不会已经开始有些厌烦了呢?
话又说回来,何必总要抓住金庸不放呢(金庸当然没意见,可以多赚些版权费)?即便金庸小说是能下金蛋的金鸡,但在短短20年间被频繁改编N次,几乎没有间歇,在世界范围内亦是罕见。如此一窝风的跟拍,其后果恐怕无异于杀鸡取卵,最终倒了观众的胃口——真希望影视制作者们眼光能放远一点:若是隔个十几二十年再拍,尽管观众仍旧会因怀旧心理骂上几句,但论起轰动效应和经济效益来,又岂是如今费尽心机的炒作所能相比的?(魏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