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遮掩掩的奥斯卡颁奖典礼终于结束。在重要奖项的颁发上,评委们的取向透露出现在正向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多极化”世界前进。一面是纸醉金迷的莺歌燕舞,另一面是战争重压下的苦难人民。世界如此,电影中又何尝不是?
美女当道,卡拉永远OK
《芝加哥》能够获得最佳影片奖充分说明一向以创新自居的美国人与全世界人民一样都喜欢夸耀老祖宗的遗产。在歌舞片落魄多年后,随着《八英里》、《红磨坊》等影片的提前演练,《芝加哥》终于拨云见日给歌舞片迎来新时代。在颁奖前的众多预测中,很多人都嗅出了评委的良苦用心。
如今的歌舞片已经不是那个蓝天红日旗飞扬,让人振奋向上的影片类型。《芝加哥》中的黑暗、堕落,以及荒诞风格,在不远的未来必将引发一系列跟风之作。随便查查百老汇上演的音乐剧目,其中大多数都将在电影中得到重现。对于我们来说,这未必是件好事。有着太多的文化差异使我们在理解这种影片时,会产生很大的距离感。如果真发展到美国周票房排行榜中有六七个歌舞片的地步,好莱坞电影在我们心目中的霸主地位必将降低不少。我们可没功夫陪着他们又唱又跳。
与《芝加哥》同样出色的几部影片因为生不逢时惨遭淘汰。如果没有歌舞片在评委心目中强大的心理暗示,很难想象《芝加哥》会打败拥有深厚文学内涵的《小说人生》,以及描写“马路英雄”的《纽约黑帮》。英雄已经不吃香,唯有美人当道。
在《芝加哥》中星光四射的凯瑟琳-泽塔-琼斯获得了最佳女配角。她以“歌舞片复兴计划”为庞大后盾,击败了呼声甚高的朱莉安-摩尔以及梅丽尔-斯特里普。而同样以美貌著称的妮可-基德曼则称雄最佳女主角。《小说人生》中妮克儿的扮相并不好。但是显然评委们骨子里还是喜欢金发美女,所以他们特别在意女演员主动进行的“破坏性”演出。因此在蕾妮-泽尔维格同样算是美女,但是为了照顾妮克尔在容貌上的牺牲,就选择让她在奖项上牺牲。对于梅丽尔-斯特里普这样纯粹那奖项锦上添花的人,不得也罢。没人会因此而对她的实力有所怀疑。
此次奥斯卡颁奖,充分展示了妮可-基德曼、凯瑟琳-泽塔-琼斯、朱莉安-摩尔等中生代女星的实力。她们已经完全摆脱花瓶套路。以后的演技派女星中,又多了几个美貌依旧、青春长在的可人儿。
忍辱负重,英雄理当没落
马丁-斯科塞斯再次失落。马丁-斯科塞斯彻底失落。《纽约黑帮》把他所热爱的一片土地描绘上《水浒》的色彩也不能挽救奥斯卡对他的有意戏弄。
如果说丹尼尔-戴-刘易斯因为对奥斯卡曾有不敬之语导致在最佳男主角上《纽约黑帮》落败于《钢琴家》。那么于波兰斯基相比,马丁对奥斯卡更是尊敬有加。想想波兰斯基并不光彩的身世,再看看马丁一脸诚挚等待揭晓的表情,让人无法弄清评委们的用心何在。
不过,《钢琴家》确实是一部完全符合奥斯卡奖标准的影片。波兰斯基仅凭对犹太人命运的深刻刻画就应当获得尊敬。现在的局势也进一步促成了波兰斯基的成功。对战争中惨痛一面的描写,压倒了英雄横行的电影。
《纽约黑帮》中的黑道英雄不能引起评委的注意,张艺谋的《英雄》同样也变得无关痛痒。《无处为家》依靠独特的视角击败了东方的神秘。很多人希望我们不再依靠西方人因对东方的不理解而产生的神秘感混饭吃,那确实需要假以时日。二战中犹太人的生存情况赢得了最佳导演奖、最佳男主角奖,大搞个人英雄主义的《纽约黑帮》和《英雄》就理当靠边站。在评委们不刻意躲避战争题材时,后两部影片的选题确实显得不够大气。
综上所述,今年的奥斯卡充分预示了歌舞片的复兴与对战争的关注。这两点都是美国人所关心的命题。一个是多年的夙愿,一个是危及自身的活火山。除了这些还有什么能让他们调转电视频道?我们就看着他们唱累了看看电视中的硝烟,或者由于战事紧张来依靠歌舞音乐来缓解神经吧。(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