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玫瑰》:法理人情与接地气

2013年05月28日15:51  金羊网-新快报

  方聿南

  把《圣诞玫瑰》当正儿八经的法庭片看,是会很受伤的,连笔者这个法盲都能看出好些硬伤。然而转念想起专讲官司电影的著作《影像中的正义》,曾经把欧美出品的法庭大片挨个挑出了毛病,其中有些传世经典居然还犯了低级错误,足以表明这是艺术与真实的难以调和,是现实中冗长、繁琐、高度理性和催眠的审判程序,与电影所需要的紧凑、跌宕、悬念涌动所存在的天然矛盾。恳请各位学法律的大大,看本片时千万留情,莫要用专业眼光来审视剧情,实在是没几部法庭片经得起这种折腾。

  也许《圣诞玫瑰》更适合被当做侦破悬疑片来欣赏。初次执导筒的杨采妮[微博]采用了许多悬疑片手法来掌控观众情绪,成就不俗。控辩双方分阶段爆出关键证据,节奏和火候把握得不错,一再令人陷入左右为难,桂纶镁[微博]这边大打弱势牌,张震[微博]那边也有妻子秦海璐[微博]不堪外界压力,两个受伤的女人牵制争抢着观众的同情心。郭富城[微博]一角的性格弧光最为耀眼,安插父亲这一条线,让“病床前倾吐心声”一场显得没那么做作,也展示了郭富城的演技,廖启智的角色几乎只和他有交集,可以看成是其内心的另一重投影,譬如两人关于正义和保护的那段对话,身为资深律师的郭富城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将之理解为他的内心交战更为妥帖。夏雨[微博]作为一个无需深度的对手角色,戏份虽多,却也最粗线条,结尾被打动也比较潦草,不过彼时情绪已经推向高潮,加上篇幅有限,也只能这么处理了,夏雨念台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是一种听觉享受。影片在格局上与去年的韩国犯罪片《我是杀人犯》相仿,都是公婆各说有理,没有直接证据下互相抗辩,最后出来一个意料之外的证人扭转局面,抬出第三种真相。不同的是《我是杀人犯》铺垫得当,转折水到渠成,《圣诞玫瑰》有点没头没脑,给人“前面都白忙活了”的感觉,剧本应当可以再雕琢。虽然太多的“叙述之外,想象之中”,可以呼应桂纶镁有苦无处申、身处繁华世界却只能与自己心灵沟通的悲凄处境,但若有太多细节需要脑补,难免在调动观众理性之余,削弱了情绪感染力,毕竟大脑CPU有限,左右脑不可兼得。

  和稍早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致青春》)一样,《圣诞玫瑰》也因女导演首执导筒而备受关注。两片题材不同,不好比较成就高下。但《圣诞玫瑰》有一点明显胜过《致青春》,即台词的生活化。笔者前段时间抱怨《致青春》台词做作,明明两人单独对话,却反复(注意不是一次)称呼对方全名,十分出戏,留心一下我们平时交谈,句前先称呼对方,会显得十分怪异。看《圣诞》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郭富城和廖启智的谈话,张震夫妻间倾诉,都是有话直接说,只偶尔加个昵称,高度符合日常说话习惯,听着十分舒服;陌生一点的,夏雨招呼郭富城,一声“哎”直接开场,或者打个照面就说“要开庭了”,那叫一个自然,一个亲切,一个现实感强烈,当时没有第三者在场,想象一下,像《致青春》一样不断称呼名字会有多冗余。如今华语片都朝着接地气努力,但很多就连这点说话的地气都接不上,遑论其他。就冲着这点,我看好杨采妮的导演之路。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