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北京热映的好莱坞大片《珍珠港》最大的卖点就是其高成本大制作的战争场面,排场之大以至于宣传中要选择“史诗巨片”来形容才显得与之匹配。当今美国高科技电影技术的发达,使得“大制作”成为好莱坞电影常用的杀手锏,战争题材恰恰又为技术的施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的确,大制作之下的战争场面能给人带来非常强烈的视听刺激,让观众在安全的状态下对战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近两年《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U-571》等片在票房上的成功都使人看到大制作下战争电影的魅力,不过这并不等于拍好的战争片就必须大制作。
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达和它所带来的强大影响力,使其所制作的战争影片在商业社会中占有主流地位,与之相比,近年来一些小成本小制作的欧亚战争影片尽管影响要小得多,但其对战争这一题材的深刻表现,却决不输于像《拯救大兵瑞恩》这样的著名影片,甚至相对于处在和平背景中计较着如何让战争场面在视觉上更富于刺激或情节上更煽情的好莱坞影片,一些正经历着战争痛苦的国家的电影对战争的描摹,小场面之中却更加深刻、真实和意味深长。
-伊朗电影:平淡中的深刻
近年来备受好评的伊朗电影,一向具有在淡淡的风格中令人刻骨铭心的力量,对战争的表现也是如此。1992年伊朗导演阿斯佐拉.哈密德奈萨德拍摄的《战火连天》(Hooron Fire),以两伊战争为背景,却不以战争场面为直接表现的内容,整部影片清清淡淡地讲述着爱子心切的父亲泛着轻舟历尽艰险找到儿子,却死于爱子无情无心无眼的子弹之下。
-南斯拉夫电影:荒谬中的真实
一直处于战争灾难中的南斯拉夫对战争有着最真实最深刻的体验,我们大多数观众无缘看到的南斯拉夫战争片具有旁人难以匹敌的批判色彩和震撼力度,没有条件进行大制作甚至保证正常制作的他们,展现出的是比新闻报道更加真实、更加深刻的战争中的人的痛苦和绝望。斯洛文尼亚短片《巴尔干轮盘赌》一度在西方引起轰动,以装满子弹的手枪来玩俄罗斯轮盘赌,无论如何都是死,这是生活在火药桶中的人们怎样的疯狂和绝望!而米乔.马切夫斯基的《山雨欲来》(Before the Rain)则描写原本相安无事的邻里,在国家分裂后因种族不同而互相仇杀。《没有天空的都市》(Underground)和《锦绣河山一把火》(Pretty Village Pretty Flame)则将二战的背景与今天的南斯拉夫战乱紧密相连,显然表现的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无奈与痛苦。《没》片中二战时期被困地下的人,重见光明后继续今天的战争生活,其间的幽默笑料和荒诞不经的生活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人民顽强的生命力,但更荒诞不经却并不可笑的却是这个国家和他的人民纠缠于战争的悲剧命运。而《锦》片中那个二战时用于弃尸的山洞,除了成为一对朋友少年时的探险之地外,如今更是他们于内战中杀个你死我活的战场……与这些影片中所展现的战争的疯狂、荒谬、痛苦和无奈相比,一些好莱坞大制作战争片中生离死别的表现不仅显得甜美而且有些小儿科。
-俄罗斯电影:轻松中的沉痛
用电影表现战争一直是俄罗斯人的强项,上个世纪的《莫斯科保卫战》至今堪称大制作战争片的经典,如今的俄罗斯电影不再有政府支持的大制作背景,但其对战争的表现却丝毫不比别国逊色。摄于1996年的《高加索战俘》(Prisoner of the Mountains)以车臣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车臣村长俘获两名俄罗斯士兵,希望通过交换战俘赎回爱子的故事,不料双方怨恨未消,情谊却暗生,然而战争的无情却摧毁了普通人对平凡生活的简单要求。这部影片轻松中蕴涵着沉痛,是典型的俄罗斯式的含泪的微笑。
其实,无论场面的真实还是内容的真实,无论制作的大小与否,电影中的战争是人类永远的噩梦。那些宏大逼真的枪林弹雨场面,壮观也好,刺激也好;那些故事中各有所求的小人物,悲也好,喜也好,但愿所有这些与战争有关的感官刺激、英雄情结、人性扭曲和人间悲剧,统统只存在于电影之中。无论以何种方式,处于和平背景中去想象、反思战争的人,总是幸福的。本报记者刘净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