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美国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尚未到京,就已在京城“魔”界掀起了“大卫旋风”。昨天,中国著名魔术师秦鸣晓,中国青年魔术师、国际获奖节目《三变》的表演者李宁等魔术界人士均向记者表示,大卫到京表演时,自己肯定会到场观看。但记者了解到,令这些“内行”感兴趣的并不是大卫的“门道”,而是这位美国大腕的想法和节目创意。
-中国魔术大腕:至少能看懂大卫85%
“借鉴节目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大卫的魔术其实和中国魔术的许多技巧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处理方法上不同而已。”秦鸣晓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一个节目是由魔术师自己发明的。”他说,他曾看过大卫的电视节目,基本上能看明白大卫的魔术秘诀在哪里。
而去年曾专程赴广州看过大卫表演的李宁也称“魔术是通的”,大卫的表演,他至少能看懂85%。因此,如果具备资金等一定条件,在中国“克隆”大卫的节目,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国外魔术从中国‘拿走’了不少东西,至今,国际魔术协会的会标还被叫做‘中国环’。”秦鸣晓说。如以往中国的传统节目大卸八块、五马分尸等,被他们用一种幽默、诙谐的形式进行演出,去掉了节目的恐怖感,给人以新的视觉感受。他说,中国的文化是中国魔术的一种优势,但在节目的构思运作、包装等方面却有待改进,而这正是他看大卫的演出,最希望有所收获的地方。
-中国魔术为何不能“把火车变没”
既然技术不是壁垒,那么,为什么中国没有诞生大卫式的魔术巨星,中国的魔术中也鲜有那种把火车变没、穿越中国长城、让自由女神像消失的大手笔呢?对此,秦鸣晓的解释是,魔术分巨型魔术、舞台魔术、徒手魔术等各种种类,从传统上说,中国魔术比较注重的是徒手魔术,意即讲究手上的技巧活儿,强调的是个人。而大卫的魔术并非单靠个人力量就能实现的,可以说是商业化运作的一种结果,这就造成了类似中国电影和美国大片的区别。
“在大卫的背后,有庞大的智囊团,每年为他输送各种创意和新节目,还有强大的资金保证他的魔术在包括舞台、音乐和灯光等方面形成整体的配合,把简单的东西演绎成丰富的艺术。”对此,李宁也深有同感。他认为,中国的魔术则刚刚进入市场化阶段,几乎还谈不上商业化运作,无论是在魔术的节目制作,还是在宣传、包装等各个环节,都是比较匮乏的,不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节目至今还在表演,无法满足人们的口味变化。
-中国缺少“魔术文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魔术的大众普及程度也是造成中西方魔术差异的原因。据悉,美国等不少国家都拥有众多的魔术学校、魔术商店,关于魔术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也随处可见,中国的魔术从业者却依然处于靠师傅言传身教的阶段,而国家图书馆中关于魔术的书据统计还不到100本。魔术这种艺术种类在中国缺乏关注,也使它长期处于一种变变鸽子、玩玩纸牌的小打小闹的杂耍状态中。采访中,不少中国“魔界”人士感叹于近期媒体对他们的频频造访,但他们反问记者道,如果不是大卫来了,你们会想得起采访中国的魔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