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再评刘晓庆涉嫌偷漏税被捕事件
刘晓庆涉嫌偷税案件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刘晓庆在看守所享受的“待遇”如何,也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可新华社7月30日的报道却援引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的话说,一些媒体“刘晓庆住在装有空调、卫生间、淋浴房的单间内,受到种种‘特殊’待遇”的报道“严重失实,是极不负责的,是毫无根据的,纯属炒作”,“事实上,刘晓
庆在看守所里是和几名其他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羁押在一个监室内,接受同样的管理,无任何特殊待遇。”
当然,笔者在此无意也不想说关于刘晓庆在看守所享受待遇的报道谁对谁错,以及是否有媒体的记者在报道时忘记了职业道德。笔者要问的是,为什么会出现刘晓庆在看守所待遇“迥然有别”的报道呢?相关部门在此事件的态度上和所作所为上是否及时地满足了公众知情权的需要?
因为刘晓庆是名人,又加之高层最近对富人不纳税颇有微词,所以刘晓庆涉嫌偷税被逮捕理所当然要受到人们格外的关注。作为老百姓,他们获得相关信息的途径大多是通过媒体;而对于媒体,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受众,为了更多地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需要,他们当然也会对这件事青睐有加。于是,就会有众多的媒体记者要会聚关押刘晓庆的看守所进行采访。但是,由于媒体记者不能进入看守所与刘晓庆见面,所以,不可否认,就会有记者或采访看守所值班人员或采访看守所门卫等等。尔后,他们把从看守所值班人员和门卫那里得到的信息披露给读者和受众。当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站出来澄清情况时,笔者头脑里就生出一个疑问:既然当初媒体采访的途径和渠道某种程度地被堵塞,为什么相关部门不及时“疏浚”呢?当然,法律有规定,除律师外,其他人不得与犯罪嫌疑人见面。但笔者认为,这丝毫不妨碍相关人员引领媒体记者有秩序地且在不与刘晓庆见面的前提下看看刘晓庆在看守所的情况,或者至少有关人员的新闻发布会也应该提前举行。事实胜于雄辩,当刘晓庆在看守所的真实情况展现在媒体记者面前,或者媒体记者及时从权威人士那里得到了被披露的信息,他们就不会千方百计地费尽周折多方打听了。
刘晓庆在看守所里的生活情况虽然看起来是小事一桩,是细枝末节,但由于事关法律的公平和公正,所以从其效应来看,它并不是小事。于是,由此事件就滋生出一个问题:在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以及老百姓渴望知道的事情上,相关部门怎样及时地将信息披露给老百姓,以防止谣言惑众以及有人以讹传讹。这个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和讨论。笔者以为,目前,我们在这类事情上所做的还远远不够。而我们对一些事情的讳莫如深或者遮遮掩掩只能使事情复杂化。相反,老百姓及时得到了相关信息,许多再复杂的问题有时也会变得简单。并且,对于一些棘手问题,如果有关部门及时满足了老百姓的知情权的需要,让老百姓知道了更多的真相,把更多的东西透露给了老百姓,这不但不会引起混乱,反而会得到老百姓的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把更多的真相及时告知老百姓,让老百姓及时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它降低了老百姓与有关人员打交道的成本,减少了和化解了可能会滋生和蔓延的误解和矛盾。正如一句俗语所说:“犀牛身上的皱褶越多,引来的蚊蝇也就越多。”而如果我们及时将“皱褶”拉平,谁又能说接下来不会出现双赢的局面呢!周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