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芥末,请加点意外 张滨/绘 点击此处查看更多图片
重点点击
何不“寓乐于乐”
如果我做春节晚会的策划,我会搞它一台寓乐于乐、趣味十足的“反串秀”。以往春节晚会上曾出现过类似的节目,可除了上世纪80年代侯宝林老先生发起,联络一帮相声演员
搞过一台“相声演员以相声手法粉墨登场唱京剧”还算成功外,其他无论是规模、策划的细致程度、节目的选择搭配等都有不足,观众反响也不算大。而我要搞的“反串秀”则要在以上方面都要有所突破。
其一,规模要搞大,不能小打小闹。作为一台专项的晚会,总时间不能少于三个小时。要遍选全国多才多艺的演员,一切硬件、软件均按大型晚会的规模来设计。
其二,反串的类别、手法要丰富。可涉及艺术、体育、新闻等各个方面;可以是声音反串、形体反串、手法反串;可以让外形反差大、行业反差大、手法反差大的艺术家们互相反串,比如让赵本山客串一个大学教授,让潘长江与专业篮球队的巨人们打打篮球等,可以用方言为一些严肃节目的主持人配音,也可以让赵忠祥、白岩松等和陈佩斯演一段小品;还可以吸引老外参加,反串一些最具中国特色的节目。此外不能仅局限于舞台演出的形式,琴棋书画等静态艺术都可反串,只是在形式上要出新。总之,就是要通过越大越好的反差,挖掘出喜剧效果。
其三,反串的水平一定要高,不能让人有不伦不类的感觉。而这水平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类是侧重于“谐”:某些反串就定位在歪学、搞笑上,所以喜剧效果一定要保证,出不来这种效果的一概要舍弃;第二类则侧重于“庄”:某些反串就定位在演员的多才多艺上,所以反串水平一定要达到“准专业”级,其造诣之高能令人惊叹,这样的反串,观众同样喜欢看。
马龙生
众说纷纭
给我一点意外吧
当一件事情,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当这个标准一定就是二十年,那么这件事让人大倒胃口就毫不奇怪了。我要说的是春节联欢晚会。
娱乐性节目的主持人和娱乐演员,不管他们多么优秀多么出彩,要是硬赖在台上十几年不下来,那就是欺负人了,这等于是骂观众集体弱智,谁能冲着一个熟人,一笑就是二十年呢。
当他们把观众的笑声、掌声都事先精确设计出来时,当主持人的哭和笑都有事先的脚本时,当一首歌非得十几个人唱时,这个晚会的欢乐也就没有了。
这几年,台下观众笑得前拥后仰,掌声一浪高过一浪,而电视前的人却无动于衷,已经成了晚会的一景。
娱乐节目的宗旨是娱乐,而娱乐的特点是随意、意外、新奇,但是当导演们、主持人们、主要演员们,十几年不变样,那么随意、意外、新奇也就没有了。
当我得知今年的主持人又有赵大爷、倪大娘时,心想晚会又乐不起来了,忽又听说,本山大叔萌生退意,说是本子不好,坚决不演,真是让我大为感动,尽管我十二分地喜欢本山大叔,但还是要为他的勇气而鼓掌,因为只有这种勇气多了,新奇和意外才有产生的可能。
当春节晚会的大爷、大娘们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把新奇意外压得无影无踪时,敢于自觉自愿急流勇退的人,就是最让人敬佩的人。
当导演们硬是把那个吃面条的陈佩斯变成一个就是脱了裤子人们也不笑的陈佩斯时,一个笑星的舞台生命也就结束了。这个教训该好好总结。但愿本山大叔不要上演“英勇救场”的壮举,否则我们就连“今年没有赵本山”这点意外也欣赏不到了。
国卫
有理有据
创新从面孔开始
创新本身就是精彩,而精彩不在于铺排。近年来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跟刚刚落幕的《英雄》似的,有点形式大于内容,组成场面的人、物、景一出场就是个“豪华版”,但只是一味包装却总也难出什么新意。就如打开一个礼品盒,里面有个精装版,撕开彩纸包裹的封面,原来是本曾经翻烂的老书,这岂不叫人大倒胃口。
春节晚会的片尾主题曲一直都叫做《难忘今宵》,歌名形容春节晚会之神韵可谓恰如其分,年复一年都是那些“不厌其烦”的老面孔,叫我们怎不难忘,谚语云“重复乃记忆之母”嘛。
电视画面带给人的感官刺激是第一位的,有没有新意先从艺术形象和面孔感觉开始。新面孔保准比老面孔耐看,老面孔却不见得比新面孔经典。不要误以为观众习惯了老面孔,以为“大腕”有人缘,殊不知习惯过了头会成为一种腻味,当大家腻味了以后呢,就只想图个新鲜。
也不要以为新面孔同样只是一种包装,新面孔是有内质和灵魂的,而这正是偏重形式的“春晚”所急需的。新的面孔必然带来的是新的创造途径、新的艺术形式、新的思想内涵,这将给“春晚”注入新鲜血液。
不要拒绝新人远离创新,不要论资排辈惟“大”惟“老”,主办者先得弄明白晚会不是给自己办的,也不是给“大腕”办的,晚会是办给亿万人民看的,需要尊重的绝不是某些个人的利益。将来的这顿文化“年夜饭”怎么做,只能视大多数观众的胃口而定。
这几年的春节晚会虽然也推出了寥寥几个新人,但还不是纯粹的“新”,依然还是有了一定名气和资历的小“腕”。那些真正的新人还是不被主办者重视的,有一年春节晚会因为安排不当而超时了,这主要是因为主持人废话连篇的照念电报以及播报热线电话和观众数量所致,其实根本用不着这样“自卖自夸”嘛,可是超时以后遭受裁剪命运的,就只能是几个名不见经传大学生的一场“辩论会”。希望主办者再不要以扼杀新人为代价令观众失望了。
只有大胆革故鼎新,力排世俗偏见,才能真正推陈出新。有了思想观念的变革,方能触及创新的灵魂和实质。有没有更多新面孔出现,可不是一件小事,它也许能够避免春节晚会“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命运。潘凤亮
旁征博引
春节晚会应树立“平民形象”
作为面向大众的春节晚会,该如何定位?是平民形象?还是贵族之态?前些时有报道称,今年的春节晚会为增加晚会中的“科技元素”,有关方面专门制作了一个亮相短短十来秒钟的小机器人,可其花费的研制费用就达几十万元之巨。而主持人周涛等所穿服装,则是每件价值10万元的三朝皇家贡品南京云锦服装。像这样价值昂贵的服装,晚会上将共需50套,总价值约500万元之多。如此挥金如土的晚会,恐怕是定位太高了些。
为营造两个“精彩细节”而准备的两样道具,就需花费数百万元,而一场“精彩纷呈”的晚会下来,其费用总额又将会是怎样的吓人就可想而知。那么,作为精神产品的春节晚会,到底需不需要讲究“投入产出比”?恐怕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一场好的晚会,不光要考虑其社会效益,还应考虑其“经济效益”,尤其是作为万众瞩目的春节联欢晚会这样的名牌节目,其经济效益本身就应该是其社会效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一个挥金如土大肆浪费的晚会,即便它办得再“精彩”,再引人入胜,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也都会打一定折扣。当然,这个“经济效益”并不是单纯指央视一家通过举办这场晚会的赔赚(因为近日有报道说央视在晚会期间的10分钟广告就能入账数亿元),而是指其所办节目在相同艺术效果情况下能够投入的资金量达到最少。一个机器人投入几十万元却亮相短短数秒,尤其是那几个主持人的服装竟需投数百万元之巨,难道主持人主持节目的质量好坏,也与穿不穿这样昂贵的服装有直接的关系?
作为央视春节晚会这样的独家生意,虽然没有来自同行的竞争压力,但也应尽量做到“降能节耗、减员增效”,或者是少花钱、多办事。而从全社会角度来看?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更何况晚会作为精神产品,其更大的价值是体现在其内容或创意的推陈出新上,体现在有否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而不仅仅体现在其有没有漂亮的形式和包装。
当然,对春节晚会而言,为取得某种特有的艺术效果,适当提高其制作成本并非不可,但若一味靠提高制作成本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便肯定努力错了方向。因为“大入大出”的经营方式,并不一定就能使所办节目“大红大紫”,这恐怕也是近年来的晚会投入越来越多,场面越来越大,而观众却越来越不满意的原因所在吧!当初的春节晚会之所以能一炮打响,并持续不衰,恐怕跟其立足大众的“平民形象”不无关系,愿春节晚会早日摆脱富贵气,并走近平民和大众!周士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