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也要出“限制级”和“辅导级”了,中国电影真的有望采取分级制吗?近日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一纸“电影分级制”的提案成为影坛热门话题。有消息因而说,国家电影局有望于近期为此出台新政策。然而,中国电影分级制这个呼声已经有10多年那么久了,这一次它真的不再是空洞的呐喊吗?如果分级制出台,对于尚未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和中国电影观众到底有何意义,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为什么要分级?
电影分级别的确是个敏感而轰动的话题,然而,这个话题并不新鲜,1988年,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寡妇村》上映前打着“儿童不宜”的告示,观众怀着好奇心看片,结果发现其实没啥。媒体纷纷批评,该片成为国产片拿分级当炒作的第一例。然而更有趣的是,事实上即便中国电影没有分级制,直到今日,中国观众不知不觉中消费的限制级的电影已不计其数了。中国每年引进的很多有级别的大片,像《拯救大兵瑞恩》、《廊桥遗梦》、《人骨拼图》等等都是辅导级,有暴力、血腥等镜头。年满13岁的未成年人需要在家长同意或辅导下看片,可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却没有任何限制。没有分级制中国观众同样消费,有分级制反而可指导性消费。与其让中国观众看得一头雾水,倒不如让中国观众在买票入场时能花个明白钱。
该怎样去分级?
在国外,分级的标准中有非常细致的划分,各国家文化有差异,划分并不简单。像好莱坞拍摄性爱场面的镜头会具体到可以拍到什么部位、什么样的部位可以看到、什么样的部位不能看到。虽有消息说,国家电影局将于近日为分级制出台新政策,但电影局已否认了。其主要原因即是电影分级对于不成熟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讲并非易举。另外现在未成年观众观看成人电影的并不少,分级审查制度能告诉观众电影级别适用于的个体,但监察适用人群观看,则需要完善的法律监督机制。另外盗版的猖獗可能更让分级制对观众范围的限制形同虚设。
利几何弊几何?
俗语说,有一利必有一弊,想来是有些道理的。电影分级制的利处在于,不仅对观众有个说法,让导演也有底。日前《周渔的火车》有一段长达8分钟的激情戏,送审时担心不被通过,但后来导演还补拍了激情戏,可见孙周在拍片前也并不明确一些特别戏的界限。如果有电影分级制,导演心中也有数了。但在国内如果要实行电影的分级审查制度,如果不能严格按照分级控制观众范围,这项制度将会面临严重的危机,甚至变成某些商家从事危害社会的活动的保护伞,因而讨论利弊的问题也迫在眉睫。本报记者郭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