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级制度被议论得沸沸扬扬,核心的问题是色情与暴力;而湖南卫视《星气象》的悄然停播,也是迫于情色风格带来的压力。情色,是悬在内地影视脖子上的一把刀。握刀的人是谁?真正受伤害的又是谁?
有没有与时俱进的情色观?
我不知道中国的导演是不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导演,即便不是世界之最,也肯定是名列前茅。策划一个本子,拿去审批,然后战战兢兢地等待消息;在片场改句台词,还要打电话等审批小组成员的同意。冯小刚在《我把青春献给你》里有句话:喝酒,哥哥的剧本通过了!完全是一副历尽煎熬后侥幸过关的嘴脸。
有些影片不能公映,这里面问题比较复杂,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人口素质多层次的国家,有争议的问题想摆平太困难,这里就不讨论,等专家研究好了再说。《大鸿米店》是个什么玩意儿嘛,两瓣男人的屁股,几声都听烂掉了的叫唤,也太对不起“色情”或者“情色”二字了。至于《周渔的火车》,不就是有点造作的激情吗?
分级制度首先让观众想起成人也可以像香港那样名正言顺地看三级片,但电影局领导明确表示,即便分级之后,也不允许色情和暴力存在。《星气象》虽然极力表白美女主持玩的是情色而非色情,最终还是迫于色情的压力被取消。这里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情色与色情的界限,它不像区别男女的特征那么明显,而且判断的权利似乎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虽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观众的想法并不一定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这是个很大的矛盾。我觉得情色与色情的界限就像现在的成人与未成年人那么难以区别,用年龄一刀切很片面,小孩越来越早熟,免票的标准也由一米一升到一米二,你认为他不应该知道的他却比你清楚得多,所以我觉得唯一的标准就是与时俱进。
当然并不是鼓励大家拍色情片和看色情片,谁爱看是谁的事。我只是怕标准太严,有些好电影在电影院里看不到,这样会导致几种后果,一是投资方老做亏本生意,影响中国电影市场;二是导演战战兢兢,心思全花在审批这一道,影响电影质量;三呢,给观众造成了更大的期待,老觉得是什么神秘的玩意儿,其实可能是不用当一回事的东西。
谁最怕色情的伤害?
电影是拍给观众看的,不是拍来审批的,我觉得即便观众有些争议也是很正常的事。
审查的意志是为了保护观众免受色情的污染。但是如果十几年前色情的标准现在还在用,十几年前的观念还在流行,把观众当成婴儿来照看,也太不信任群众了。当然,这些年也造就了一批古板的观众,见了一点苗头就起哄。但对更多的观众来说,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网络横行,除了艺术精品,什么样的玩意儿没见过,什么场面没经历过?像SARS这种洪水猛兽,大多群众也能从容对应,说明心理承受能力还是很强的。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是毋庸质疑的,前提是你了解不了解青少年,如果不是很了解的话,保护就变成压抑了。同样道理,如果不了解观众的承受能力,把审查的空间压得太小,那么受益的只能是盗版音像市场。
比如说一部有争议的电影,如果有99%的观众反应正常,1%的人有异议,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1%的人的异议被夸大,就有可能导致领导工作的失误,所以把尺度压到自己安全的底线,离观众已经很远了。而对电视来说,这种现象更普及,《星气象》的夭折说明影视作品的审查品味已经影响了一代观众,部分道德感强的观众已经成为审查的一部分来制造压力了。
终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联合电影频道召开媒体通气会宣布,7月起将在全国随机选择2060名电影观众进行电影调查,观众声音将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电影分级制的重要参考意见。调查委托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进行。这个公司是独立于政府部门的民间机构,作为第三方,它的立场更容易中立、客观,其结果也就更真实可信。这有可能得到观众的真实声音。但也不要太乐观,如果观众的意见只占少数票的话,中国真正的分级制度的实施还路漫漫其修远呢。本版撰文李师江
电影分级长征路
1989年3月1日,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关于对部分影片实行审查、放映分级制度的通知》。
1999年,《拯救大兵瑞恩》引发电影分级制讨论。
1999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有关人士表示,电影局不会实行电影分级制度。
1999年下半年,有关专家再次提出建立电影分级制。
2001年全国政协委员王兴东首次提出电影分级提案。
2003年2月中影集团公司召开影视创作会议,导演冯小刚等8人提出了“中国电影必须建立分级制度”。
2003年3月在第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王兴东再次提交“中国电影产品分级”提案,在全国激起强烈反应。
2003年6月广电总局给王兴东发来正式答复,表示正在对电影分级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力争尽快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