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是奥斯卡风向标的金球奖刚刚揭晓,第76届奥斯卡奖提名又于1月27日公布,网络“同步直播”,似乎奥斯卡已是中国影迷一同参与的盛典。事实上,奥斯卡真的已经与中国电影人渐行渐远。
平庸的一年
《魔戒3》出人意料地在金球奖发威,摘得了所有提名的4个奖项,后又荣获奥斯卡11项提名,这一来可以理解为评委们终于“大发慈悲”,给孜孜不倦的《魔戒》剧组以最后的肯定,二来也可见2003年美国电影真的是乏善可陈了。
《魔戒》系列影片是耗资巨大、场面浩荡、技术一流的超级制作,但人物刻画并不细腻,属于奥斯卡中专门填补最佳音效等安慰性奖项的一类影片。2002年,《魔戒》首部不出意外地输给更富内涵的《美丽心灵》;2003年,奥斯卡大奖受到《钢琴师》、《芝加哥》、《时时刻刻》等多部强片的争夺,《魔戒2》更被冲击得无声无息;2004年,《魔戒3》看来终于可以摆脱陪衬命运。
与之争夺最佳影片的另外4部影片都非劲敌,《迷失东京》是一部小成本的独立电影,《怒海争锋》中的女性缺失已引起女权主义者的强烈反应,《神秘之河》与《奔腾年代》也都算不上特别杰出,这样一来,《魔戒3》反倒成了热门。
奥斯卡向来不欣赏完全的商业片,只要看去年在世界范围广受欢迎的《黑客帝国》二、三集居然没有获得一项提名,就可知评委们的倾向。奥斯卡是讲究艺术、内涵、理念的,但从以往的经验看,它又摆脱不了潮流和时尚。为了迎合奥斯卡的口味,一些制片公司每年总要推出一些貌似高深的影片,专门制定“奥斯卡战略”,以期如愿夺奖。这样一种风气由于米拉麦克斯公司的接连成功而越演越烈,以至于奥斯卡评委也终于厌烦了他们的“度身定制”,把今年他们精心准备的《冷山》打入“冷宫”,而让更别具一格的《迷失东京》取而代之,也算对独立电影崛起的一点表示。
实际上,正是由于各个片厂的“奥斯卡战略”,才使得去年的影片平庸无奇。首先,他们纷纷把那些冲着得奖而去的影片排到年底上映,于是整个年度都是模式化的商业片,而一到年底,集中的“艺术”电影却又让人看得劳心伤神。其次,为了得奖,影片节奏被故意拉慢,好像一部电影不超过两个小时,就不能说明白道理,就成不了大片。冗长、故弄玄虚成了这些影片的致命伤和票房毒药。比如《冷山》、《蒙娜丽莎的微笑》、《狗镇》、《最后的武士》等影片,都犯有这样的毛病。
从这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看,奥斯卡仍然是西方文化(《魔戒3》、《神秘之河》)和美国精神(《奔腾年代》、《怒海争锋》)的体现。能得到美国专家欣赏的电影要素未必能在中国观众中引起共鸣,而越来越讲究原汁原味的美国电影(电影中还原人物、时代本身,使用当时当地的语言口音),也增加了中国人的接受难度。
《冷山》遭遇“寒流”
有人说,奥斯卡是冷门的温床。这句话用在妮可·基德曼和裘德·洛主演的《冷山》一片上,真是恰如其分。1月27日晚揭晓的第7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与前不久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提名几乎雷同,唯一的差别就是《冷山》的落榜,而该片曾获得金球奖5项提名。
除了裘德·洛的最佳男主角提名和蕾妮·齐维格的最佳女配角提名值得期待以外,《冷山》其他5个提名奖项大多无关痛痒。奥斯卡让《冷山》遭遇了一场强烈的寒流。这部被称为唯一有实力与《指环王3》抗衡的影片,不仅让渴望蝉联奥斯卡影后的妮可·基德曼心如冷山,更让曾经凭借《英国病人》染指奥斯卡的大导演安东尼·明格拉铩羽而归。
《冷山》根据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的著名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是米拉麦克斯公司冲击200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力作。影片描述的是受尽战火洗礼的主人公英曼漫长艰难的回家历程,而他的情人艾达则在山影交错的乡间忍受孤独,经历蜕变,学会了如何与粗砺尖锐的生活抗争。
影评人称《冷山》是一部野心勃勃的影片,光荣、责任、忠诚这些严肃抽象的主题依托于飞舞的弹片和人物生活化的对白中,一点点还原出动荡不安的北美19世纪风俗画。《冷山》堪称史诗《奥德赛》和《乱世佳人》的奇妙混合体,它的意外出局,或许与品质无关,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它的上映时间太晚,影响了评委们的观看。
然而,从电影本身的结构来看,情节似乎有点散乱。电影中两条主线之间,本来通过男女主人公相识相恋过程的闪回镜头,以及两人分别在远方对对方的相思镜头来连接;可在影片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两条线各自为章,缺乏联系。因此,这部长达2个半小时的影片多少给人拖沓散漫的感觉。当导演醉心于用清冷的镜头表现原著诗化语言时,似乎少了一些像《乱世佳人》那样撞击心灵的感动。
盛名之下的妮可与裘德,表演并没有给观众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可能也是影片落败的一个原因。妮可与裘德的表演总让人感到两人的感情尚不足以维系片中如此长久的思念。那场缺乏激情的激情戏,好像完全是由替身演出的!《老友记》中的Joey曾说过一段话:两个男女演员如果将激情戏演得火花四射的,那他们一定台下没事;反之,如果演得全不来电,则台下一定有暧昧关系。不知道因《冷山》而成为八卦杂志主角的裘德和妮可是不是真的应了这句话。
华语片渐行渐远
中国人对奥斯卡最为关心的莫过于最佳外语片。1月27日提名揭晓,华语电影无一入围最佳外语片,《天地英雄》、《无间道》与《不散》全部落败,这已经注定了我们是今年奥斯卡纯粹的看客,连凑热闹也谈不上。
这一结果在华语影界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去年被寄予厚望的《英雄》高调出征却落败而归,使得今年参加角逐的电影普遍审慎而冷静。此外,从奥斯卡的评审口味来揣摩,今年华语片全军覆没也在情理之中。
《无间道》是近来华语影坛风头最健的影片,但它只是一部架构精巧的商业警匪片,连曾志伟之前都曾坦言该片希望渺茫,不是那种能在奥斯卡获奖的“闷闷的”片子。导演刘伟强、麦兆辉在国际上名号不够响亮也阻碍了该片进入评审的法眼。
蔡明亮倒是有一定的国际地位,但他在艺术追求上过于偏执,《不散》顽固地延续了他以往的长镜头和个人情怀,而缺乏宏大的时代背景和政治性,与“威尼斯”虽近,离奥斯卡终远。
三部影片中《天地英雄》最有“奥斯卡相”,但这部电影确实太“好莱坞化”了,一个中国人的题材却拍得连美国人都感觉不到惊喜。马克·约翰逊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审委员会的资深评委,在他的选择标准中,首要的一条就是外语片“要有惊喜”。如果不能提供有别于好莱坞电影司空见惯的形式与内容,那肯定不在考虑之列。更不利的是,《天地英雄》又是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之后接踵而来,面对同为武侠形式包装的影片,评审们就算再喜欢看中国功夫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当然,《天地英雄》作为商业片,本来看重的就应该是票房而不是奖项。
奥斯卡一度离我们很近,似乎唾手可得。自上世纪90年代初起,张艺谋的《菊豆》和《大红灯笼高高挂》、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李安的《喜宴》和《饮食男女》,相继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2001年,与奥斯卡有缘的李安更是凭借《卧虎藏龙》一举摘走了包括最佳外语片在内的4项奥斯卡大奖,让中国人和华语片了却夙愿,却也给后来者更大的诱惑,以至于出现频频的讨巧和迎合。
或许,在奥斯卡变得越来越平庸的今天,中国的导演们真应该抛弃奥斯卡情结,走另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了。( 撰稿/钱亦蕉(记者)陈冰(记者)黄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