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回首风云榜颁奖风波对不专业的做法说“不”
文化旁白
到今天,正好是因众多大牌港台歌手缺席、而爆出某国际唱片公司要奖风波的音乐风云榜颁奖过去一周的日子,这一事件本来因为一方的沉默而渐渐偃旗息鼓,但近日又因某媒体要求双方“说实话”而重新抬头,看来风云榜的风波暂时尚未结束。其实,对于健忘的娱乐圈和热衷炒作的媒体而言,这一事件早晚会成为过去。然而,对于众多关注中国流行音
乐现状的人们而言,由事件生发开来的话题和思考却意味深长、远未结束。它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华语乐坛发展了这么多年,一个良性、健康的环境为何一直不能形成?
缓称“公正”、“权威”
就事件表面的是非,我们无意于充当法官的角色,但它首先再次让我们直面了内地排行榜颁奖的可悲和尴尬地位,它似乎无法不靠港台大牌歌手的出席来标榜自己的权威和关注度,它也因此而成为不受尊重和必须妥协的一方。造成这样情形的根源在于内地流行音乐的弱势,尽管我们可能拥有最好的音乐资源,但却没有良好的唱片机制,整个华语流行音乐世界,内地是最大的市场,但立于绝对主导地位的却是港台。这样强弱势的区分带来的后果是明显的,它甚至使得同样签约了内地当红影视明星做歌手的两家公司,由港台音乐人包装的那一家可以毫无顾忌地批评由内地音乐人包装的另一家“市场定位没做好”。没有强有力的地位,却要去颁一个涵盖整个华语地区的音乐奖,要谈权威、公正何其之难!何况,众多刚刚起步的内地音乐颁奖自身还远未达到一个专业、成熟的颁奖活动应有的条件。
我们虽然知道,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音乐颁奖活动的成长需要空间,然而,不被他人尊重尚可博得同情理解,自己不尊重自己却不可原谅,我们众多先天不足的排行榜颁奖却偏偏愿意陷入“分猪肉”的黑洞之中,很多人还要自欺欺人地宣告自己的“权威”、“公正”,全然不顾这是对自身、对颁奖、对大众的愚弄。
在笔者看来,风云榜颁奖的风波不是一个说明谁公正谁有黑幕的问题,它给内地排行榜颁奖扎了相当疼痛的一针:在内地流行音乐还很不成熟、很不发达的情况下,如何做一个让人信服的音乐奖?在无可回避的被动与尴尬面前,如何保证自身的利益和尊严?而如何在“星光度”和“公信度”之间获得平衡,内地的颁奖礼还将面临相当长时间的考验。
国际大公司的负面影响
尽管我们自身的问题不能回避,然而并不是说,某些国际大公司相当不专业的做法就是理所当然。虽然,“谈奖”之类的事情并不是某家公司开的先例,也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新鲜事情,但作为相当有威信、有经验的大公司,作为主导着华语音乐市场、被内地音乐从业者们当做学习对象的行业精英们,为成长中的内地流行音乐带来的,决不应该首先是这样一些不专业的手段。
遗憾的是,很多大公司在为我们带来一些专业经验的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内容。将旗下大牌歌手的出席当做是换奖筹码的手段已经是近些年不鲜见的现象,而在行业内,某些国际大唱片公司的经理人为谋一己之私不惜损害行业和公司利益的做法也屡屡成为谈资。还有一些公司为捧红某个艺人的做法也令人相当的不理解,比如,某大公司为力捧某歌手,不仅为其在各个颁奖礼中争取并不非常令人信服的某些奖项,还和重要媒体的记者私下沟通,愿以红包相赠,换取记者报道中重点突出此歌手的地位。此外,公司还将歌手的商演价格提到一个天价,以表明他已是天王级的人物。这样的做法不要说在行业里造成相当不好的影响,就算是要捧那位原本也有不错实力和一定人气的歌手,也无疑是一种将之“做死”的行为。很难想像这样不专业的做法,出自一个有实力和经验的国际大公司。
我们不清楚使得一些大公司的高层做出不专业的手段的原因是什么,是对刚刚起步的内地唱片市场没有信心,还是由于港台的流行音乐市场做到今天,是在这样一些手段之下发展起来的?
不久前香港廉政公署针对香港唱片公司的“舞影行动”还令人记忆犹新,滚石唱片公司副总回应网友、指责一些国际大唱片公司抬价、买奖,为所谓业绩急功近利破坏民族唱片市场做法的声音尤在,我们却又一再地看到这些手段出现在内地。但愿这不是这个行业必不可少的“潜规则”。
内地流行乐坛还存在相当多问题,但愿众多的从业者们,即便没有建设性手段来完善这个市场,即便因为种种原因漠视黑幕的存在,也不要再继续加入一些并不好玩的游戏来污染这片自己的天空。刘净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