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票房与影迷:
日本的院线和美国差不多,既有独立影院,又有电影公司的影院,后者设备最好的当然是SONY,不过近两年华纳也比较火,原因是配套的休闲设施做得好:经常会发现华纳的影院附近餐厅、娱乐场并不多,旦一定有个美容美发的地方——日本的主妇们看电影,应该是票房收入的主要来源,可以理解为一群“劳拉”(《时时刻刻》里那位死活不要老公和孩子
的),相夫教子之余整天拼命地寻求感动。
相反,拖家带口的90%以上是为了动画片,而出双入对的则以看恐怖片为主。日本人的“受虐”是出了名的,恐怖片正好满足了高中生、大学生们趁火打劫揽小乔入怀的心态。在大男子主义的日本,几个哥们拉帮结伙去看动作片的反倒不普遍,冒险、史诗、动作等阳性题材的观影性别比例是令人惊讶的52%:48%(男:女)。
票价与优惠:
电影票的定价在1000日圆到1800日圆之间(人民币75—135左右)。1800是没有任何优惠的价格,如果办会员卡一般能优惠到1500(人民币105左右),学生证的话大概优惠到1300左右(人民币90左右)。还有几种特殊优惠:
1、存车的话,由于日本停车费很贵,所以优惠额度最大,但这个最大实际也就是基本或90%免车费,而票价则不会再让步。
2、提前购票超过20小时以上有优惠,说白了就是头天也在这里消费过。
3、艺术片特有的优惠。譬如《钢琴师》、《女魔头》等,看第二遍时,凭第一遍的票根能优惠到1300日圆左右——鼓励在艺术上的二次消费。
4、“男性优惠日”、“女性优惠日”。男性/女性在相应的性别优惠日,能享受1000日圆的最低票价。具体时间因影院各异,但一般每周二、或三的某一天是“女性优惠日”,一周的中间位置,正是太太们最无聊的日子,曾有幸在这一天看过《我盛大的希腊婚礼》,全场大包小包的太太们爆满,让我在哭得老泪纵横的200多女人中间不知所措。男性优惠日多定在周五,上班族忙了一周终得解放,总算有时间能来看电影。
院线与档期:
日本影院和美国一样,一般至少有8—10个厅,其中有2—3个大厅,一堆中厅,及1—2个小厅,小厅的屏幕面积只有大厅的1/2—2/3,这样同时上的片子当然要多。还有,日本不像美国,厅厅都通着,如果躲过服务员可以一张票看N个片。日本的影院一般做成“轮回”模式,所有厅的出口是一端,入口在另一端,进去和散场后都要穿越隧道,最后循环回售票处——别打算钻空子!
而且,根据电影院对片子上映厅的安排,常常就能知道大致的票房成绩了。譬如《骇客帝国2》占满了3个大厅、5个小厅,同期的《曼哈顿女佣》和《魔界转生》分别被挤到2个小厅里去;而《查理天使2》上映时,只占了2个大厅1个小厅(我常去的那家,影厅有3大5中2小),院线对影片的不自信一目?然。
上映时间和国内相似,一般电影院周日到周四都是早8、9点(开始放首场)到晚11、12点(末场结束),而周五周六晚上会多加两场到夜3、4点结束(小影院也至少加一场)。连续N个片的夜场几乎没有,偶尔有特殊的,如《指环王》的三集连映。
分级与引进:
理论上的分级制我并不清楚,似乎不像美国PG、PG13、R、NC17……分得这么细致。就我所知,好象仅有2级:
1、12岁以下要家长陪同。
2、全年龄。
要求家长陪同的往往不是因为粗口和性,更多是因过度恐怖,《咒怨》就要家长陪,很奇怪!《芝加哥》、《冷山》之类,则床戏不删不减,老少咸宜!?有专门的限制级影院,只映上限影片,晚上开门,天天夜场,运作方式与普通院线差别很大。
日本的另一好处就是好莱坞影片,尤其是大片,几乎与美国同步。而艺术片,只要是奥斯卡或金球提名的,不管有多晚,总会引进。《迷失东京》在美国于03年11月上映,日本则在今年5月才引进,但不用着急,一定会爆满——太太们特别喜欢这种人文关怀强的心灵鸡汤。
直译与意译:
日本的电影翻译,独特之处在于片名。呈三种翻译倾向:
1、莫名其妙型:《恋爱的春雪小道》,大家猜猜是什么?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还有,《巧克力》,你一定以为是朱莉叶特-比诺什的那部,错了,是哈丽-贝瑞的《死囚的妻子》!而朱莉叶特-比诺什那部《巧克力》,翻译成《朱古力》(汗……)。像最近的《十面埋伏》,日译《情人》。时而不知所云,时而意外惊喜。
2、中规中矩型:譬如当年的《甜心先生》(又译《征服情海》,96年汤姆.克鲁斯与蕾妮.齐尔维格主演的爱情片),日本居然就翻译成《经纪人》!又如,《爱情的尽头》(朱莉安.摩尔和雷夫.范恩斯的经典),结果直译成《事情的终结》,死板得叫人哭笑不得。
3、美仑美奂型:还拿《时时刻刻》说事,日本翻译成《巡回邂逅的光阴》,非常美。从这样的日文名翻回汉语并没体现出日文标题的妙处,尚有一个“たち”没翻译出来——这两个假名故意不标汉字。如果标上汉字,标成“?”,表示“们”(复数),就是“巡回邂逅的几段光阴”;但若标成“達”,则指“流逝”,就成了“巡回邂逅的光阴流逝”,但人家偏偏不给你限定概念,由观众自己来解释,妙就妙在这里,堪称暧昧的日本人的一大特色(《时时刻刻》的日文标题:《めぐりあう時間たち》)。
字幕与配音:
日本在引进电影的字幕翻译方面做得不错。首先尽量不配音,每部电影都用原声,贴日文字幕,让大众在电影院里欣赏原汁原味,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就有相当于我们“丁建华”级配音大师的著名“字幕翻译家”,最德高望重的一位女士叫“户田奈津子”,基本上好莱坞的一流影片都请她翻译。
当然配音版肯定要存在的,而配音演员则非常流动,一般请专职给动画或游戏配音的来打临时工。配音演员,日文汉字写作“声?”,搞得港台现在也这么叫。他们是日本特有的明星群体,通过配一个深入人心的动画角色或游戏角色出名后,主业仍配音,同时代言品牌、出写真集、出唱片、主持节目……恐怕很难想丁建华、毕克、杨成纯等人录专辑吧?而且,这些“声?”常常是靓男美女,要不怎么出写真集呢?
言归正传,他们的配音直接导致了配音版会充斥着浓烈的动漫气息,如果是配《奔腾年代》这样的片子,天,简直难以想像!幸亏我没看过。“字幕翻译家”翻译的字幕与配音版完全不同,后者主要为对口型,前者则更优美、更注重文学性。而且还特别尊重影片,不避讳,因此《纽约黑帮》的字幕就动辄粗口。最棒的当属《8英里》,所有阿姆的说唱歌词翻译无遗,他饶舌的内容是各种骂街的俚语——字幕翻译用的脏话居然也不重样,且注重排比、严格韵律,宛如一首首诗,令人震惊!
最后说说日本人看电影。放映前,公放会提醒:“请各位检查您的手机铃音是否已经关上,还有,放映过程中请您不要讲话,这些都会给别人添麻烦,谢谢您的合作!不过,观赏时感动落泪或开怀大笑,我们衷心欢迎!”在日本看了二三十场,没遇到谁的手机铃响,更不要说接听或讲话。至于交头接耳,赶上过一次,两个初中生模样的女孩,看《名侦探柯南.迷宫的十字路》时在后座聊得很起劲,结果马上遭到周围数位带孩子的母亲提醒。
电影结束后谁都不走,等待片尾字幕出完才散场,还好我原本就有这个习惯,也不以为异--这是对制作者和放映员的尊重。
我们的许多影院现在也已在开片前提醒大家关手机,我们的观影秩序、影院卫生也在节节攀升。衷心希望大家互相勉励,共同升华中国的院线水平,毕竟日本人的礼貌受惠于中华文化,因此我们更要在大屏幕前展示好礼仪之邦的风采。(毕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