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第55届柏林电影节专题 >正文

李樯:柏林散记之四--走出非洲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2月14日18:03 新浪娱乐
李樯:柏林散记之四--走出非洲

《卡雅利沙的卡门》剧照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娱乐图片


  提到非洲,除了野生动物、撒哈拉沙漠以及种族纠纷之外你很少能想到别的概念,如果提起非洲电影那简直是天外之音没几个人听过了。我更是孤陋寡闻,说不定南非导演Mark Dornford-May的《卡雅利沙的卡门》(U-Carmen eKhayelitsha)是我看到的第一部非洲电影。我说的是非洲电影,不是以非洲为背景的电影,这种电影就太多了,《走出非洲》就是最著名的一例。

  非洲是被殖民惯了的,无论是政治殖民还是文化殖民。以往我们所看到的有关非洲的电影都是通过白人的视角,这种视角是有强制性和统治性的。似乎有种局面是铁定的,凡是第三世界的文化景观都是通过第一世界的审美检查后才能在世界流通的。即便是第三世界本身也自觉不自觉地以第一世界的视角为标准,生产创造所谓的本土电影。此种情况在中国也不能幸免。

  说这么一大堆是想说这部南非电影,简单说这是一部南非黑人版的《卡门》,完全取材于歌剧《卡门》,演员清一色是黑人。令我感到趣味百生的是,此片非但没有被“殖民”,反而是“反殖民”,第三世界审美检查了第一世界的“文化宝藏”,将之修正同化,绝对不是解构。

  影片里的卡门是一个身宽体胖的黑卡门,不仅是卡门,影片中无论男女没有一个角色不是胖子,乍一看,这简直是对《卡门》的肆意反讽和践踏。屏气凝神看下去,发现这片子的态度是端正的,绝没一丝儿戏。他们真是以胖为美,就像真诚的“指鹿为马”一样。歌剧《卡门》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旋律从黑人们嘴里唱出来,伴随着黑人们天然的舞姿,《卡门》成了土生土长,俨然传唱了百年的土著歌谣。刹那间,那个耳鬓一朵红花,美艳诱人的经典卡门,倒成了旁门左出的人物形象了!南非的卡门,是一个摒弃了浪漫与情欲,在凛冽的底层生活里昂然挣扎,不屈不服的卡门,生生不息的卡门,随处可见的卡门。我喜欢这部片子的现实性和世俗性,就像我对别人回答我写《孔雀》的缘由,我要写“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被人所见的,惊心动魄的瞬间。”李樯发自柏林

  注:本文作者为电影《孔雀》的编剧


延伸阅读:李樯:柏林散记之三---雨中曲 2005-02-13 15:31:27
          李樯:柏林散记之二---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 2005-02-12 15:27:32
          李樯:柏林散记之一-柏林苍穹下 2005-02-11 11:03:45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 影行天下 | 推荐 | | 打印 | 下载点点通 |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我国局部发生流脑疫情
田亮被国家队除名
2005年春运 票务论坛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澳网公开赛百年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北京在售楼盘分布详图
《汉武大帝》连载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