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大帝》,汉武之辉煌,会持久地在国人脑海中激荡。
我们亮出的,却早已不是对一部电视剧的态度。
这是一场帝王荧屏追逐,更是一次国民集体心跳——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就是汉武帝刘彻。2000多年前,他在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里活着,而今,他的民族后人通过一个叫电视剧的东西,将他的生命轨迹与伟绩推上膜拜的顶峰。
1、心理躁动中的空前热播
关于《汉武大帝》这部电视剧,最早我们知道的消息是其在广告收入上以破亿的姿态,创下了央视近年来单剧广告收入的纪录,为央视赚下了大把的Money。
据未来广告公司援引央视-索福瑞的收视数据,该剧前28集全国平均占有率高达11.53%,首播单集最高收视率6.3%,在这之前创该台19.8%收视高峰的电视剧主人公是比刘彻晚生了1833年的另一个帝王——雍正。
近年来从中央台到地方台,《成吉思汗》、《康熙大帝》、《乾隆皇帝》、《少年天子》等一系列帝王戏,紧紧缠绕住了国民心尖上的一根叫作“强国复苏”的敏感神经,而这种神经延展出来的情怀在《汉武大帝》播出后又一次燃起烈火。在2005年伊始,天气是乍暖还寒,《汉武大帝》让我们的心理躁动提前到达了夏天——一切那么炽热。
作为国家电视台,CCTV正是在这样一种热度下,作出了如此决定:一套黄金档播出过半后,在该套《晚间剧场》回放,这种编排开央视建台以来之先河。春节期间,央视电视剧频道再度回放,这时的播出频率是每天4集。而处于改革前沿的深圳台更是钟爱该剧,那里的播出频率是每天8集……
如此播出盛况下,汉武大帝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男主角,《汉武大帝》也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部电视剧。如果说当年的“雍正热”缘于百姓对于强者力量的呼唤、对于秩序和盛世的企盼,那么“汉武热”则因荧屏直接展现了强者的力量和那个盛世,《汉武大帝》给了今天身处发展中国家的人们想象21世纪“强者”和“盛世”的机会。
2、文明寻根中的汉人“哈汉”
作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正剧,《汉武大帝》不仅塑造了一位开疆拓土的封建帝王,也再现了一幅盛世王朝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更让我们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收获:许多哈这哈那的青少年开始审视和注意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
著有《汉武帝传》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杨生明告诉我们,汉朝的伟大之处是在四百多年的历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实现了中国历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一统,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文化整合运动在几千年里绵延不息,至今不绝。大汉帝国统治的头两百年也是中国历史上诗歌、绘画、音乐、哲学、文学和撰史方面空前的文化繁荣时期。作为一个全然由华夏文明自身孕育出来的伟大王朝,大汉帝国还在最深的政治层面影响了此后中国两千年的全部发展。这一点老外都叹服,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在汉朝统治期间取得的领土和确立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一直维持到20世纪。中国人至今仍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自己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深感骄傲。
汉帝国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之一就是使郡县制完善并真正扎下了根。今天的西方国家认为,一个近代国家的标志是没有世袭,没有宗法血缘,国家机器向全民开放。对于中国,这一历史早在两千年前的汉帝国就已经起步。与郡县制相辅的文官制度、中央集权和中央与地方两级制度,同样都是从汉朝开始完善的。即便是后来漫长的历史中其他民族入主中原,那也只被看作是不同华夏民族政权的更迭,因为他们尊奉的文化都是汉朝遗风和华夏文明。
作为拥有一段特别光彩、辉煌历史的朝代,汉朝不仅是汉民族起源的年代,更是这个民族金戈铁马、南征北战的英雄年代。中国封建王朝核心政权起源于面积有限的华北平原,汉代继秦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建立起中原王朝的初步形态,打下今天中国疆域的雏形。其领土除了今天的西藏和东北部分区域外,几乎与我国现有版图无大异。
即便这个王朝早已逝去,它的背影却永远让后人肃然起敬。
3、民族血脉中的偶像皇帝
回望任何一个盛世朝代,我们都可以推崇出一位盛世君王。2005年的开端,在全国上下几亿电视观众垂青汉武之际,在“《汉武大帝》热播现象”的大众文化走向中,这位君王在历史上的文治武功上以及“个人隐私”仿佛都值得去挖掘。
公元前140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登基,是为武帝。也许这位刚满16岁的少年天子自己都没有预料到,他的统治竟然绵延了整整53年。在前文所述的汉朝疆域上,汉武帝的53年是空前辽阔的53年:东抵日本海、黄海、东海暨朝鲜半岛中北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高黎贡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53年间,他的“以法治国,不避亲贵”,将儒学提升为国家宗教等政治行为,为此后直到清皇朝两千年的中国君主法宪制度提供了一整套范式。他当政时期的汉帝国已经成为当时欧亚大陆的政治和经济轴心,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无人可撼。
当我们将汉武帝还原为一个血肉之躯,将他从“神坛”上拉下来看的时候,多少会有些许遗憾,因为他不是一个超俗绝世的圣者。他“好大喜功”,是个过犹不及的人,能把好事变为坏事。比方说反击匈奴和加强专政都是正确的政策,但打匈奴发展为穷兵黩武;为了巩固政权,他剥夺丞相的权利、任用酷吏,武帝时期几个挂名丞相,无论是贪婪的国戚田玢,还是刚正的窦婴,都没有好下场。还有一个说法,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有名的双性恋者。卫青、霍去病都是以宠臣身份得到提拔。
他好色、骄傲、虚荣、自私……普通人性所具有的一切弱点他几乎都具有。
但,这不影响他成为“明星皇帝”。他拥有人生最宝贵的自省心态。他清楚的认识到,虽然不打匈奴汉政权不可能强大,可如果继任者还延续他的政策,下场会和秦朝一样。武帝虽一生迷恋求取长生不老之术,但晚年时他远赴山东求仙不得,终于醒悟,回程中看到农民耕作,自己也下田劳动,并且颁发了《罪己诏》,这对惟我独尊的封建君主是何等不容易。
圈点他一生的心智与行为,他仍然应无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机智超群的雄主,一个勇武刚毅的战士,一个文采焕然的诗人,一个想象力浪漫奇异的艺术家和民族偶像。他的业绩和作为,已深深熔铸入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与血脉。汉民族之名,即来源于被他以银河作为命名的一个年代——“天汉”。
4、深度怀旧后的未来仰慕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人一直以骄傲的姿态面对世人,昂首挺胸走过了数千年,只是19世纪到上世纪中叶的历程走的艰辛。正因这千年辉煌映照下的百年耻辱,人们回归大国的情绪才愈加强烈。
虽然在汉朝数百年后另一个同样由华夏民族建立的伟大帝国——大唐,在世界上似乎具更为深远的影响,美国“唐人街”的叫法堪称例证,但“汉人”们自己仿佛永远更加膜拜汉朝。以前有首歌很流行,叫《梦回唐朝》,此次《汉武大帝》之热,给了电视观众和众多国民梦回汉朝的新流行。
在“强国复苏”情结里,必须虔诚地提及两个大字——国威。
综合《汉武大帝》热播这段日子以来的多方反应,有相当多的民间言论并不像史学家那样去挑剔剧中的局部失实,也不像艺术家那样去探讨陈宝国的演技、胡玫的导演气度,更不像社会学家那样去对服装界一两个人提出的“汉衣再度流行”左右论述,老百姓的心理活动简单得近乎透明,那就是生活在国威强悍的时代很过瘾,由此,大家坠入集体深度怀旧之中……
汉朝的国威确实够劲,例如公元前36年,汉帝国西域副校尉陈汤调发西域各国军队,合同汉朝屯垦部队共4万余人,分两路,越葱岭?帕米尔高原?,穿大宛,过乌孙,至郅支城?哈萨克江布尔?下合围匈奴,并斩郅支单于首级,传送大汉帝国首都长安。这是一场结束西汉与匈奴100多年战争的胜利,大汉的威信从此在西域建立起来。正如陈汤在给皇帝的奏疏中指出,应该向天下各国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武大帝》因此会被不少人视为一部战争片,视武帝的一生为一部战争史。这一点,或许是我们重视对汉朝集体深度怀旧的同时,要提防的一种民间潜在的意识取向,这种取向可能把我们带入民族主义的穷兵黩武中。
从近代起,“强国梦想”一直带有浓烈的玫瑰色彩。晚清,我们被动地卷入了全球化的进程中,一百多年来,中国人逐渐形成了对于“现代化”的一些相当特别的理解与想象。在这个梦想中,社会整体——“国家”的强大成为至高无上的目标,其它的一切,从个人自由到生态平衡,都可以先放弃。历史曾经给予我们的屈辱让“强国梦想”附加了极其神圣的道德意味,必须看到,“强国梦想”在某一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由于历史的要求而被制造出来的中心话语,进而成为我们记忆深处的枷锁——我们在怀念盛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般豪迈的同时,在思维的另一面就会将盛唐那种海纳百川的气象永远沉没在历史的深处。
超越这部电视剧带来的“强国梦想”的浅层活跃神经后,我们应该传承民族复兴的薪火。“民族复兴”不似 “强国梦想”那样充斥着惟我独尊甚至敌我斗争的思维路径,它引导我们沐浴的是华夏走向真正现代化的美丽霞光。
如今的中国,正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迅速、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我们在这个时候当然可以敬仰汉代,因为那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永远引以为荣的历史基因,一部电视剧给了我们这种面向历史朝圣的机会;我们在这个时候更有资本仰慕未来,因为我们正行进在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新型民族复兴之路上,一部电视剧给了我们这种展望前景的新的激动。中国的电视观众是中国最基础、最广大民众的不可支离的部分,“《汉武大帝》热”敛起了民间最质朴的发展愿望,已然构成了超艺术现象。
所以我们说,《汉武大帝》因为再现了汉武之辉煌,会持久地在国人心中激荡。我们亮出的,却早已不是对一部电视剧的态度。策划撰稿 万佰 王奎龙 李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