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神秘的东西,越是令人充满好奇心和窥视欲。正因如此,黑帮电影和黑帮老大也平添了几分对观众的诱惑力。
黑帮电影里的黑帮老大形象种类很多,港片中的黑帮老大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的也有
不同。但无论在哪里的黑帮老大的形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种变化不是由观众的欣赏口味决定的,他们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最初的黑帮电影里的黑帮,只能说是一群乌合之众,或者说是一群盗匪而已,他们的老大也不过是个更为粗野凶悍和残忍的家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黑帮电影里,这样的黑帮和黑帮老大很常见。当然也有个别堪称经典的,像黑帮片的鼻祖,1928年约瑟夫·范·斯特恩勃格(J osef Von Sternberg )所拍的《下层社会》中的黑帮老大“野牛”维德,他就算是在逃跑时还不忘给一个瞎乞丐的锡杯中多放些钱,这与一般的悍匪相比已可以称得上经典。
社会在进步,黑帮组织当然也在进步,无论是犯罪手段还是组织的规模都非以前可比。被认为是黑帮片经典之作的《教父》中,黑手党组织的严密和其效率被很多人讥讽为比当时的美国政府要有效率。如果按照这个比喻来推断,那么“教父”唐·科里奥尼的领导才能和在组织中所受到的尊重,都在美国总统之上。这样的地位和影响,恐怕已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了。
黑帮老大,在很多黑帮电影里被丑化成了恶魔,那恐怖是黑帮老大最为低级的一个阶段,现在回头看那样的老大形象,已经没有多少向往和羡慕的感觉了。而有些电影里黑帮老大却被美化成了仁义之士。在看《教父》时,很少有人会去关心黑手党是不是合法,而是更多地关注“教父”和他的家族的命运,这就是艺术创作的结果。这一点不独好莱坞有,法国和香港的这类影片中也很多。阿兰·德龙所主演的影片,我不太愿意把它称为是黑帮片,因为他的角色太独来独往,就算是有黑帮存在也显得不重要。但他的那些杀手形象也都是好坏难辨,更不要说佐罗的形象了。
在港片中,周润发也为我们塑造过很多类似的角色,他的老大形象不是义士型,便是知识型。不过周润发是港产黑帮老大的一个经典,就像是“教父”一样无法超越。但在港产黑帮片中,更多的还是比较俗套的打杀、贩毒、自私的黑帮老大。这还不是最为低级的,最低级的是那种一开口就说“臭小子,敢跟我斗?满街上都是我的弟兄,小心我砍你”的,这可能是港产黑帮老大的初级阶段。现在黑帮老大已经有了很大不同,略为有些思想的导演更愿意将他们塑造成一个正常人,甚至会让他们厌倦江湖是非。江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江湖了,黑帮老大当然也要改变。像梁家辉《江湖告急》里的老大形象,已经是一种对老大回归性的颠覆。江湖真有义字吗?不过是一善良的想象而已。利字当头不是今天才有的事,其实与周润发等人的老大对立的另外一些老大都是利君子。
黑帮老大被电影人赋予了更多的人性之后,并没有减弱那种畅快的打杀所带来的快意。动不动便要打要杀的老大,现在所拥有的观众群可能是一群未成年,但印上了导演的价值观和某种理想诉求的黑帮老大,却明显赢得更多的观众。这一点,中外黑帮都是如此。在黑帮老大不断演变的过程中,同时问世了一批形象搞笑的黑帮老大形象。这样的黑帮老大形象港片里有,但多是笨得可笑,没什么意义,好莱坞的电影里这类形象反而要好一些。像罗伯特·德·尼罗的《老大靠边闪》中,他的那个搞笑的老大形象就明显要有深度得多。
黑帮电影里的黑帮老大形象之所以受欢迎,原因很多,另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那是很多人对自己个人力量渺小的一种默认。老大都是那种在社会上能够呼风唤雨的人,最难解决的问题他都能解决,因为他的武力基本上可以搞定一切。这一点和迷信的原因很相似,至少这一点可以适用于解释年轻人的黑帮片情结。 泊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