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新浪娱乐大讲堂专题 >正文

人民网评论:《大宋提刑官》精彩 但败笔多多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6月15日12:20 人民网

  央视黄金时段正在播出的52集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以世界法医学鼻祖宋慈为原型,以其著作———世上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为基础创编而成,意在“让中国的宋慈,像大侦探波罗和福尔摩斯一样,誉满天下。”该剧情节设置巧妙,悬疑丛生,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该剧题材新颖,制作精良,拍摄手法新颖,借鉴了美国《犯罪现场》的方法,采用了闪回、电脑特技等手法,被称为“首部古装纪实悬疑剧”,令人称道。编导在宋慈身上寄托了一个法治主义的美好理想,这个人物在一片浊世中执着地追求公正公平。他能够洞察
人心险恶,从而推理出案情。但与此同时,他又是一个内心善良、天真的人,他能推理出案情,但大多时候却无法承受其中所展现的险恶人心,往往被其深深伤害,难得他还能坚持下去,而且始终坚信人心所向,坚持自己的选择。贪官昏官三起三落,宋慈与其艰难斗争,让人感慨不已。另外,《大宋提刑官》除了验尸断案,也涉及了亲情伦理、国家兴亡,还有世间百态,看此片查案过程固然精彩,其中的诸多人性和处世为人更让人回味无穷。该剧汇集了30多位明星,成了一大看点,尤其是两度话剧“梅花奖”得主、实力派演员何冰首次担当男一号,戏份极重且年龄跨度大,把中国的大侦探刻画得相当出彩。

  据报道,《大宋提刑官》在央视黄金时段登陆后,该剧已经引发了新一轮收视风暴,有望在央视一套创下一个收视率新高。足见该剧不失为一部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好剧。但观看了二十几集后,也觉得该剧露出诸多败笔。

  败笔之一:剧情拖沓。该剧整体节奏太慢,给人一种拖沓之感,明明一小段就可说明的案情,却绕出去很远;很多话重复太多,一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非要由几个人分别问答才能完成。一些细节比较牵强,光一个母亲把心给儿子的典故就说了不下三遍,为什么要讲三遍才过瘾吗?第一遍听时,还真感动,后来两遍,就不敢恭维了。有些镜头反复出现多次,太缺乏编辑了。还有吴县令在牢里开导曹墨那一段话,也实在太罗嗦了!故事情节缺少这种探案片所具有的推理、悬疑、惊险的感觉,一遍一遍又一遍的复述,演员颠三倒四的翻来覆去想说明白案情,可看电视都搞明白了,演电视的还在唠叨。是贬低大众智商还是大愚若智?总之,有凑戏之感,感觉全剧有三十几集就足够了。

  败笔之二:多此一女。宋慈的女助手英姑的出现不合常理,有点多余。首先,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特定历史时期,宋慈会找一个年轻漂亮的未婚女子做助手吗?其次,这个英姑究竟是宋慈的助手,还是保姆,或是情妇?如果这个女助手是个聪明智慧,才思敏捷,稳妥贤良之人也说得过去,可她偏偏整天叽叽喳喳,神情怪异,多嘴无礼,连礼貌修养举止都成问题,带在身边,不知何用何意?由此我想到,现代警匪侦探片中,常常一个是精明干练的男警探,带着一个漂亮的女警,此女或有点弱智,频频出错;或叽叽喳喳,多嘴无礼;或碍手碍脚,成为人质……这个角色的设置难道不是“多此一女”吗?

  败笔之三:情节现代。在剧中,为父报仇心切的英姑,为表达感激之情,竟然端来温水为宋慈洗脚。剧情反映的是宋代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事,加上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的忌讳,使这个“洗脚”的真实性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是不是编撰者受了时下“足浴”的启示,让剧中的男女主角也“时尚”了一回?

  败笔之四:语言“越位”。 我听到从宋慈嘴里说出“天方夜谭”这个词时,吓了一跳。“天方夜谭”一词是出自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宋提刑怎么会知道。《一千零一夜》最早的中文译介,出现在周桂笙的《新庵谐译》中,该书由上海清华书局在1900年出版。6年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在“说部丛书”中推出了奚若(伍光建)翻译的《天方夜谭》,四册装,成为最早的中译单行本,后来岳麓书社在1987年将其重版。宋代的宋慈难道看到了这本书?还有一句台词:“街上都在传说经钦差大人钦点,孟知县确是死于自然火灾”。但是,“钦”字只能用于皇帝本人的行动,如钦命、钦点、钦差,钦差大臣岂能“钦点”?

  败笔之五:时空倒转。唐书吏给宋慈讲述曹墨一案案情时,说玉娘就是生活中的潘金莲,曹墨就是西门庆。这不免令人生疑: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故事出自《水浒》,而《水浒》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写的,虽然也是宋人的故事,但是我想,宋慈他们所处的时代应该不知道潘金莲和西门庆吧!还有曹墨的母亲说她自己守寡30年了,但曹墨自己说他是27岁来的,莫非曹墨不是她亲生的?再有就是宋慈惊悉义弟亡故时英姑站的位置,前一个镜头在宋慈的后面十余步,后一个镜头“飞”到宋慈的前面十余步,莫非她会乾坤大挪移?

  《大宋提刑官》精彩但败笔多多,除了艺术功力外,主要恐怕还是浮躁,缺乏精益求精的态度。历史题材电视剧不是历史教科书,不能要求每一个细节都有根据,每一个情节都是史实,但至少不该频频出现低级的疏漏,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如此多的败笔,否则就降低了作品的现实价值和审美价值,就是对艺术的不认真,对观众的不负责。尽管瑕不掩瑜,但“瑕”多了也会掩盖“瑜”的光芒。 齐殿斌/文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