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当代电影史,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形像扑面而来:他们面色古铜,表情呆滞,神色阴郁。他们站在黄土之上,灰蒙蒙的天,龟裂的土地,光突的山梁还有偶尔响彻云天的锣鼓声………第五代先行者们创造的凝重厚实的黄土地电影至今都为人津津乐道,并影响至今。这其中的代表作要算是陈凯歌的《黄土地》。他一反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传统,以不规则的构图和深情的凝视为中国电影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张艺谋的《红高梁》、田壮壮的《盗马贼》以及后来陈凯歌的《孩子王》都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历史进入到九十年代中期,一位喝着长江水长大的青年人逐渐不满这种影像的局限,他决心为中国电影寻找新的视觉空间。他就是郑克洪,此时正是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班的学员。1998年,郑克洪拍摄了影片《男人河》,并凭借着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了长江电影的概念,在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当年某报还专门就长江电影的说法举行了专家读者的讨论。不管现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还是让我们暂时抛开长江电影,先深入影片《男人河》吧!这种深入其实也就是从细部对长江电影的一种诠释。
《男人河》是一部关于精神漂流的影片。讲诉的是覃老大、覃老二兄弟在古老的争龙船舵主的仪式碰撞中所发生的诸多故事。郑克洪在影片的导演阐释中这样说道,《男人河》的背景是长江文化,楚骚美学是长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这一次表现的主要是楚骚美学最为突出的巴楚一带,它使我在拍片子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地受它的影响,尤其在表现水的时候,从构图、影调到镜头的运用、场面的调度,自然有一种灵动、飘逸的东西涌现,希望有一种怪异的美。郑克洪还指出,《男人河》作为第一部深入长江流域并深入到更加典型意义的土家族地区的电影,能不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要看影片对故事发生背景中掩隐的灵动、飘逸的艺术精神和向上、开放的生命态度的展现程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长江电影强调的影像特征就是开放、灵动、飘逸。这区别于黄土地电影的沉闷、深沉和厚重。一动一静把中国长江黄河两河流域的不同人文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郑克洪的“长江电影”也由此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
时间到了2004年,郑克洪又一次回到了生长于斯的长江流域土家地区。这次,他拍摄了影片《沉默的远山》,讲诉了一名土家地区的民政干部感人至深的故事。当电影人纷纷把目光投向急速变动的都市生活的时候,郑克洪依然怀念长江流域的土家山寨。他再一次将他的“长江电影”理念贯彻其中,镜头运用娴熟自如,没有沉闷压抑的感觉。体现了开放的创作心态;拍摄场景全部用实景拍摄,有选择的选择了群峰、山寨、鞭炮、夕阳、田梗等做为影像表现的对像,虽然看不到水,但通过这些物像的组接体现的正是水的灵动飘逸。真可谓,此处无水胜似水啊!《沉默的远山》的空间造型小而巧,精而细。有一种精细的美,飘逸的美。譬如老余家夕阳下的茅草屋,一张张精致的消茅户照片等都体现出了导演的细致和用心。同年拍摄的另一部影片《丛林无边》虽然是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但片中没有兵戈铁马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丛林、小木屋、竹楼、祠堂等。人性的张力在此得到了最有力的体现。
地域性一直是现代中国电影的一大特征。从第五代的黄土地电影到第六代导演贾樟柯的山西电影。中国电影的地域性传统一直延续着。而郑克洪九十年代中后期提出来的长江电影因其代表作《男人河》的出现广受关注。2004年拍摄的影片《沉默的远山》以及《丛林无边》是郑克洪长江电影观念的再一次具体呈现。相信看过影片的观众会对长江电影开放、飘逸、灵动的意境有更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