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鬼子来了》:最应该在本年度公映的国产片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9:24 新浪娱乐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雪藏已久的姜文旧作《鬼子来了》(2000)仍然没有获准公映参与“献礼展映”,确实令人感到遗憾:事隔多年,哪怕在最适合这部“违禁片”重现天日的历史性时刻,等来的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其实从张艺谋时代开始,“审查未获通过”以及“禁映”就成了国内电影审查机构给予另类影片的“最高荣誉”,而且,事实也证明这种苦肉计式的“认证”和“奖励”总比
一切宣传和炒作有利于影片的传播,最生动而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被公认为《红高粱》以来最好的张艺谋作品《活着》,绝大多数观众都是从非法渠道得到观看这部影片的机会。《鬼子来了》也一样,这部尚未以胶片形式进入影院发行放映的影片在影迷群体中有着绝佳的口碑,早在VCD时代,该片就是热门的抢手货。

  虽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夏威夷电影节Netpac奖、日本每日电影奖最佳外语片等多项国际荣誉,但作为一部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鬼子来了》在立意取向、价值观念方面与国产主旋律电影严重不合拍,所以仍被官方毫不留情地封杀了。该片让投资公司血本无归,导演姜文也吃了不少官司,不过,我们必须承认《鬼子来了》是所有反映“战争与人”主题的国产电影中最有突破性贡献的作品,随着时间推移,影片价值会被更多的后人所认知。至少截至目前,还没有哪个导演敢于像姜文那样勇闯“禁区”,拍出真正震撼人心的力作。

  《鬼子来了》故事取材于作家尤凤伟的小说《生存》,拍成电影后改动较大,原著着重描写“军民奋勇抵抗侵略”,而影片则提炼“农民愚昧”、“战争荒诞”一面,笔锋直指国人弱点,将更多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中。尤凤伟打官司时曾指控“电影对原小说的创作主题、故事细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作了扭曲窜改……这种行为破坏了原作完整性”,其实正因为姜文导演一番大刀阔斧的改动,影片才有了开掘人性的深度。

  故事:抗日战争末期的河北某村,一位不速之客给村民马大三带来两个麻烦:被俘虏的日本兵和翻译官。马大三逆来顺受、苟且偷生,既不敢得罪来去无踪的抗日组织,更不敢惹骑在头上的日本人。他和村里人了商量一下,觉得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把两个俘虏藏起来……

  影片最大胆之处是共产党部队以及领导者的缺席,这在以往抗日题材国产片中绝对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很明显,影片开始的大麻烦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送来的。党武装和党领导的消失使得无依无靠的农民们自己“当家作主”,从切身利益和小农意识的角度考虑问题并做出决策:村民议事会的首要原则就是“保护自己和全村人的性命”,村民代表们“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人民谋利益”思想在熟悉突出党领导一切决定一切主旨的国产主旋律影片的观众看来并不陌生而且具有更加真实可信的人性内容:战争将给人类带来死亡,而人类的天性就是惧怕死亡,因此,农民们自私自利的选择从人性角度来说几乎无可非议:战争环境下,马大三等人只能靠村民自治组织排忧解难。

  然而,战争产生的灾难本来就是不可抗逆的,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灾难性进程当中,人性的脆弱,暴露无遗,无论人们怎样选择,悲剧结局都是注定了的:日军俘虏花屋小三郎起初还有一些武士道精神,不畏一死,其实他也是庄稼人出身,和胆小怕事既不愿意杀敌也不准备牺牲、只想左右逢源苟且偷生的挂甲台农民一样,有很强烈的生存需要。半年之后,俘虏和村民达成一桩“以人换粮”的双赢交易。粮食送到村里那天,村民与日军共同联欢。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日军头目突然宣布天皇投降、日本战败的消息,联欢会马上变作杀戮场,村民全部被害。幸免于难的马大三闯进日军俘虏营砍杀日本兵,结果被国民党以破坏和平协议罪名判处死刑,而执刑者正是他一直小心保护的日军俘虏花屋小三郎!

  姜文在这部影片中对“农民意愿”的尊重比第五代导演更彻底,对悲剧人群的怜悯和无奈也尤为强烈。实际上从《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开始,姜文就在作品中发出了完全不同于第五代、第六代电影的声音。或者说他的电影基本属于第五代和第六代的“中间物”,第五代导演的视觉造型意识与第六代导演直逼真实的精神在姜文作品中都有体现,而姜文电影这个“中间物”的出现恰好使第五代电影偏重宏大叙事人物过于符号化、第六代电影人性刻画够力形式探索不足的问题与弊病迎刃而解--执导两部电影就有开创新流派的气魄,在中国电影界,再无此例。

  《鬼子来了》和《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样有个冲击力强大的开场,海阔天空的视野加流畅无比的剪辑简直成了姜文作品的标志,看得出导演喜欢炫耀镜头的力量并陶醉其中。黑白摄影赋予影片厚重的历史感,迅速升级的矛盾冲突以及密集分布的喜剧点令人应接不暇有笑有泪,一连串经典到家的电影叙事完全俘虏了观众,根本不给观众打瞌睡的机会!

  ……

  惊喜并倍觉沉重之余,还被这样一个细节震撼了,在刑场看热闹的说书人突然说可以把马大三的结局编成精彩段子--还没有哪部国产电影能将“文化人”的嘴脸揭批的如此透彻,说书人所代表的混饭吃的“文化人”在本片中一直不是什么光彩角色,几个稍不留意就可能错过的细节表达了导演姜文的深深憎恶:在文化界、电影界里,确实有很多奴性十足厚颜无耻的“说书人”……他们嘴下“与时俱进”的“历史总结”,不是谎言,便是废话。

  幸亏还有姜文这样有良知的“说书人”。

  所以,必须看《鬼子来了》。 李祥瑞/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