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导与演的阵容一致的缘故,泰国电影“Tom Yum Goong”被称为《拳霸2》,实际上故事和《拳霸》已经完全不一样。而原名的《冬荫功》,是泰国菜里最著名的一道汤,据说是泰国“国汤”。为啥叫这个片名,有人可能觉得这部影片主要的场景是变性舞蹈家金星演的反派——玫瑰夫人的泰国餐厅,而导演讲片名能让人一看就想起泰国,这恐怕是正解。《拳霸》和《冬荫功》,都用泰国传统元素做根基,演变出生猛的动作片,前者的戏眼是佛像,后者的戏眼是大象,这都是泰国最著名的标志物。而这两部电影,在香港乃至整个亚洲这
么受欢迎,也是因为其动作味道极为酸辣生猛的缘故。
主演托尼·贾的身手凌厉兼灵巧,《拳霸》中有很多他的“轻身功夫”的表演,酷似年轻时代的成龙,他走的也是“无特技无替身”的路线。而他简洁直接的技击方式,又让人想起李小龙来,当然一些人称他做李小龙之后的最厉害的功夫大师,我觉得稍有些过了。《冬荫功》基本延续了《拳霸》成功的套路,在动作场面上也变本加厉,其中有一场托尼·贾和众多黑衣人打斗的场面被人戏称做“史上骨折最多的场景”。“狠毒”的动作设计加上夸张的声音效果,让人不寒而栗,简直有当年张彻“盘肠大战”的劲儿。泰拳的流派想来应该不如咱们武术丰富,招式、架势变化也不多,似乎更讲究柔韧,所以有些场面在打斗激烈之余还颇有舞蹈性,增添了可看度。看完这部电影,正巧在电视上看到李连杰的旧片《新精武门》,就打斗场景来说一点不输于《冬荫功》,而且颇有点武学哲理,气质超过后者,可惜的是香港这类功夫片已经随着成龙的老去、李连杰的西去没落了。
《冬荫功》可以说是一部“放大”的《拳霸》,有国际市场的企图,也有“泰国热爱和平”的主旋律。它直接把打斗的场景从曼谷拉到了澳大利亚,完全展现一派国际都会的气象,急欲与世界接轨;而同时也更强调异域风情,《拳霸》里贫穷的村庄不复存在,而换成了十分诗意的抽象画面。在运镜方面,《冬荫功》与《拳霸》一样,不但会打而且会拍,该花哨的地方也花哨。不过说实话,这套班底要把泰国动作片发扬光大还需要一个飞跃,因为目前故事的创作、段落的设置,基本还是原来香港功夫的模式,连打斗的对象(包括硕大的老外、狠毒的女人)也都摆脱不了港片的影响。你看现在的套路:《拳霸》是托尼·贾到首都追寻佛头,《冬荫功》是托尼·贾到国外追寻大象,那么下一部呢?“成龙电影”后来的卖点基本是个人与建筑(空间)的对话与碰撞(主要是那些玩命的表演),而“托尼·贾电影”的剧情线索如果一成不变,打斗场景就不能另辟蹊径。也许这个路数的电影,最终还是看托尼·贾个人能力有多大。卫西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