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正文

新京报:辫子戏十年祭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01:58 新京报
新京报:辫子戏十年祭

点击此处查看其它图片
漫画/许英剑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起至今,“辫子戏”的热播已经持续了一个十年。

  资本逻辑、现实需要和大众的普遍社会心理需求同时参与并支持着“辫子戏”的持续飘红———据有关调查机构提供的数据,1995年的《宰相刘罗锅》红透中国以后,《还珠格格1》曾创下42%的一周收视率新高;《康熙微服私访记3》北京地区的最高收视率达30%;《铁齿铜牙纪晓岚1》北京地区的最高收视率达30%;《雍正王朝》在1999年取得了将近20%的收视成绩,并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孝庄秘史》在北京播
出时最高收视率15%,平均收视率12%,在湖南、湖北、台湾和香港,该剧创下了收视最高的佳绩。

  没有统计在内的还有一些“派生戏”和“跟风小制作”,这些剧目虽制作粗糙,文化内涵低下,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整个十年里,除了半路杀出的“韩剧”能望其项背外,由“辫子戏”派生出的其他古装剧、反贪剧均没有像辫子戏这样的收视杀伤力。

  透过重重影像与文本,不难总结出“辫子戏”全线飘红的深层原因:一是打闹卖乖的疯女孩再配合清廷独有的奴才式小人的插科打诨,使大众的神经得到了浅层的安慰和愉悦;二是,在这个日趋势利的社会里民众对奴颜婢膝的势利眼和狗腿子的痛恨成为普遍现象,而在辫子戏里这种小人往往被强大的君权所玩弄侮辱,满足了人们虚妄的报仇心理;三是把大众对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问题的不满修饰打扮后嵌进剧情叙事里,通过明君圣帝和清官贤臣的力量将这些问题一一解决,满足了大众的政治欲望;四是商业运作的资本逻辑,制作了年产过千集的“辫子戏”,对制作商来说这类戏回报率高,制作经验丰富,可操作性强,是最赢利的剧种之一。

  辫子戏还要热多久?这个不好说,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后辫子时代”是肯定的。首先,对清朝这个让士人国民自称“奴才”的朝代的歌颂和美化已经遭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民众的批评。对满清的阴暗面的持续暴露和批判将引导民众的热情回潮;其次,把戏谑和“性挑逗”抽离后,大部分“辫子戏”的情节逻辑将暴露无遗,对“辫子戏”的过度开发加剧着情节同质化的危机,“辫子戏”面临着情节单一乏味和不能自圆其说的危险;再次,“辫子戏”内部的分裂已经很明显:“戏说”已经式微,严肃的“正说”流行。“辫子戏”一改以前的吵闹和庸俗而玩起深沉和权谋。大家共知:“正说”是戏份很少,编剧很困难的,所以这一严肃风格可能也会成为“辫子戏”的掘墓人之一。因此笔者预言,“辫子戏”有可能进入它的“晚期”。

  不管怎样,“辫子戏”的麻醉功能还在,社会心理安慰功能还在,它虚构的时空既是鸦片,也是一针镇静剂。

  因此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要持续一段时间的,但我们要知道任何麻醉品药效都是有一定期限的,也许“辫子戏”的“大限之期不远矣”。 孟随/文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