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注意‘粉丝’们的反应,他们的表现让我想起了新闻片中美国女孩初次见到猫王或者披头士的情形——鼓掌、尖叫、双腿发软以至于昏厥。”在《时代》周刊北京分社附近的咖啡厅中,翟淑珍(Susan Jakes)聊起自己观看“超级女声”的体验。对她而言,这确实是一次相当有趣的经历。
2005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和境外媒体的煽风点火不无关联。国内的主要报刊在
6月份迅速跟进“超女”选题,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受到《今日美国报》和《巴尔的摩太阳报》两份报纸的影响。当时采访天娱公司,提及此事,董事长王鹏说:“被他们报道了不是什么好事。在国内很多人看来,美国人喜欢的都是不好的。”
“超级女声”落幕一个多月后,10月10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亚洲版为国内媒体再次注入了一针“超女”兴奋剂。历经波折,“李宇春登陆《时代》封面”从传言变成现实。就像水珠滴进油锅,传统媒体、门户网站、论坛以及形形色色的博客在一夜之间将目光对准了这份久负盛名同时也饱受争议的境外媒体。
翻开这本“2005年亚洲英雄”特刊,在第56页《李宇春:因追求自我而受宠》的右下角,我们可以看到记者的署名,Susan Jakes。1997、1998两年间,年轻的Susan在北京和哈尔滨学习中文。现在,她已经在《时代》周刊北京分社工作了3年,此前还拥有在香港《时代》周刊亚洲版编辑部的2年工作经验。
尽管这只是同行之间的交流,但是在前往采访地点的路上,我依然担心自己是否会碰上一位脾气刁钻、性格古怪的美国记者。只是见面后简单的几句寒暄,这个无中生有的念头就被迅速打消。“我的生活?呃,其实很无聊的。卖命工作、回家做饭、种花养草……仅此而已。”Susan的亲和力让人想起办公室里天天碰面的邻座同事,借用“超女”评委柯以敏的评语:“Very very nice”。
“应该首先声明一下,如果要问‘为什么你们选了李宇春’,你得去采访我的编辑。因为这个也不是由我决定的。”调侃之间,Susan已经猜到我们的关注焦点所在。在轻松的气氛中,我们开始了这次夹杂着中文、英文和笑声的来访。
时代人物周报:《时代》亚洲版如何界定“英雄”这一概念?
Susan:没有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我们执行“亚洲英雄”这个项目已经四年,但每次的感觉都不太一样,没有具体的标准来评判谁才能算得上是“英雄”。
评选过程说不上随意,但还算是比较轻松。在着手制作每年的特刊之前,编辑都会给所有记者发送一封电子邮件:“好吧,你们可以开始向我推荐一些人了”,但最后究竟花落谁家,都是由编辑从中遴选,而且他们每次都尝试着在选题中融入各种不同类型的报道对象。
时代人物周报:每年的特刊中都会有多位“亚洲英雄”,其中谁能登上封面?
Susan:考虑到市场因素,每年的“亚洲英雄”特刊都会针对各个国家推出几种不同的封面——比如今年就有中国、日本、韩国、南亚、印度五个版本。在我看来,能上封面的“亚洲英雄”往往拥有一张极具吸引力的面孔。虽然选题涵盖各种各样的人物,但能登上封面的通常是运动员或者娱乐明星。封面人物并不意味着是“第一名”,只是因为我们选择每位“英雄”都格外认真,所以也希望能有一个打眼的封面,让读者来把杂志里的所有故事一起买走。像这一期南亚版的封面就是选择了在海啸中英雄的生还者们。
2003年的“亚洲英雄”特刊中,有篇关于一位中国老作家的文章,非常感人,但那期杂志的封面人物却最终选定了周星驰。
时代人物周报:那你会不会觉得《时代》亚洲版选择“英雄”并没有美国《时代》选择“年度人物”那么严肃?
Susan:不能这么说,其实两者遵循着截然不同的标准。很多年以来,“年度人物”都会选择那些在当年的新闻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新闻制造者”。但当我们选择“亚洲英雄”时候,这些人不一定要出现在当年的新闻中。比如几年前我写过马友友,他不是新闻人物,却称得上是“英雄”,因为他在西方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传统音乐。今年我写陈桂棣和吴春桃,他们也不是2005年的新闻人物。但是这些人都有共同的品质——勇敢、成绩卓著并对该地区其他人有激励作用。
时代人物周报:湖南卫视拒绝了《时代》的采访,当时你的心情如何?
Susan:有些失望。因为我之前始终认为采访李宇春会是一个令人振奋而难忘的经历。我依然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拒绝接受采访。
时代人物周报:那么你是否认为,如他们所想,在这期“亚洲英雄”特刊中,李宇春被赋予了过多娱乐之外的含义?
Susan:不,我不这么认为。在中国,很多电视选秀节目的获胜者都不是由观众自己选出来的,“超级女声”给了观众这样一个机会去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选手。我们始终在关注国内各方面对这个活动的反应,包括大众传媒、包括论坛、包括博客。我并不会有意地将其置于某些特殊的层面进行解读,但是从大陆电视观众、媒体从业人员和社会学者在这段时间内为“超级女声”所做的注释来看,我们并没有为这个比赛机制“赋予了过多的含义”。
时代人物周报:即便如此,在这期《时代》亚洲版问世以后,还是有许多网友在网络上发表了反对意见,你如何看待?
Susan:很正常,我并不惊讶。而且我此前已经与许多中国朋友有过交流,他们确实很看重《时代》的封面,也很在意李宇春上《时代》封面这个事情。她作为一个“反传统偶像”,本来就是充满争议的焦点,很多人对她成为“亚洲英雄”颇有异议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我们当时之所以选择李宇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评选“亚洲英雄”的时候,中国媒体上铺天盖地都是李宇春的报道,没有可能不去关注她。我们想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人们为之疯狂。
时代人物周报:你觉得为什么中国读者会对《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如此看重?
Susan:从我个人看来,《时代》是美国最重要的主流读物之一,很多中国读者因此将其视作“来自美国的声音”。不少中国朋友在碰到我的时候,都会提起邓小平两度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事情。中国人很在意外部世界如何看待自己。
-本报特约记者 林嘉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