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娱乐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自由评论 > 郭志凯专栏专题 >正文

郭志凯:张亚东做红李宇春 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http://ent.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21:42 新浪娱乐

  中国的超级明星李宇春终于如愿以偿地下嫁到了“太和麦田”,开始了与内地唱片产业最佳操盘手宋柯长达5年的合作。很多人都喜欢李宇春阳光灿烂般的笑容,“玉米”们为李宇春这次能够顺利签约而倍感欣慰,仿佛李宇春成为华语乐坛“天后”的日子也已经指日可待了!

  前一段时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超女终极PK,像肥皂泡般五彩斑斓”的文章,
指责这张唱片属于垃圾唱片的典范;是属于放在床头看而不是仔细聆听的唱片。该文经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后,遭到了“玉米”们的强烈不满,他们一致认为喜欢李宇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就是她不会唱歌也会义无反顾地永远支持她,弄得笔者一度哑口无言。

  我仔细聆听了李宇春从海选到发行单曲时的每一首歌,觉得她的走红实属蹊跷,人为的因素占很大比例,我不知道她凭什么能够击败众多超女最终胜出的原因,但我看了足球报某位名记连续两篇盛赞李宇春的稿件以后,我就不再说什么,有这么多人支持她,不红才蹊跷呢?

  唱功不好就不能成为歌星,这句话由于孔庆祥的“成功出位”早已不攻自破了!就李宇春的个人实力而言,以往参加比赛演唱的歌曲,唱得跑调不说,形象除了阳光灿烂以外,还真看不出有什么地方能够吸引住我!“太和麦田”如何给李宇春的音乐风格定位,确实是一件非常值得考究的一件事情。

  李宇春的嗓音非常独特,属于女中音类型的,和徐小凤蔡琴梅艳芳的声音有些相近,其本人在演唱“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这类歌曲时,的确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如果演唱其他风格的歌曲,对她而言,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唱歌是讲究天分的,后天的努力只能弥补一部分,并不能弥补本质上的缺陷。

  就张亚东而言,早期作为王菲的御用金牌制作人而被内地乐迷熟知,从他以往制作音乐的风格上来看,应该说他非常适合制作一些个性鲜明的歌手。例如,陈琳的《爱就爱了》、朴树的《我去2000年》、《生如夏花》、果味VC的《双重声明》还有早已贵为天后的王菲。张亚东从表面上看外表腼腆,但内心却具有浓厚的摇滚情节,是一个典型的外冷内热性格的人,由他操盘制作的歌手都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歌手创作能力强,对音乐悟性高、生活阅历丰富,再加上张亚东的灵性,做出来的音乐才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而这些都是李宇春所不具备的。

  张亚东从前几年开始,就一直非常迷恋电子乐,跟许巍一样都属于动不动就玩失踪的那种人。另外,今年他还要完成自己的新唱片;自己的作品巡演,根本无暇顾及李宇春的新唱片,更不会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她的身上,好的音乐是应该经过较长时间沉寂而成的,王菲的音乐为什么能够做得好,只要是因为王菲是一个相当严谨的人,往往在录制自己的新歌时,王菲经常在张亚东的工作室一待就是几天,过着疲惫不堪的生活,了解到这些以后,相信你已经找到答案了!

  就李宇春的嗓音特点而言,想要录制一张相当精良的的唱片,在音乐中加入更多的弦乐和钢琴是必不可少的。在国内适合李宇春音乐风格的制作人属于凤毛麟角,但也不是恐龙就因此而绝迹了!应该有人非常适合李宇春,但绝对不是张亚东。例如,三宝就是一个非常适合的人选之一,由他制作沙宝亮的《暗香》和孙楠的《不见不散》还有刘欢的歌,都属于非常大气的那种类型,而这些歌与李宇春演唱风格非常吻合,如果在这上面精雕细凿一个的话,也许真的可以绝处逢生。因为毕竟女中音在内地还是奇货可居的,蔡琴、徐小凤,都快成老太婆了!如果,李宇春能够在这上面发展一下的话,前途也许就是一片光明,而张亚东在制作电子乐和另类音乐时,经常会有一些神来之笔被他信手拈来。但是,制作弦乐并非是他的强项,如果他碍于宋柯的面子的话,做出来的专辑他自己都不会满意,其实,就我个人而言,在其他的几位超女中,张靓颖周笔畅的演唱风格和音色是最适合张亚东的,唯独李宇春是一个难题。

  这倒不是说张亚东做不好李宇春,只要还是时间在作梗,明年年初,李宇春如果还没有推出自己新唱片的话,等到下一届超女出炉的时候,就错失良机了!因为,就像我们忘记上一届的超女冠军安又琪一样。除非,张亚东能够找到一条适合李宇春音乐风格的切入点,然后邀请郭亮、峦树、梁芒等幕后精英联手打造,或许才能够呈现出一线生机,否则,不仅毁了李宇春,也间接的损害了张亚东名誉,我想那是大家最终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文/郭志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影行天下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